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正在顛覆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人類的未來。作為全球聚焦的新興領域,人工智能不僅成為BAT等科技巨頭大舉進軍的焦點,也成為廣州這座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產業新戰略之一。“廣州有能力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的創新高地、產業集群和應用示范地,成為聚集‘資本、人才、教育、孵化、展示與生活實驗’的未來‘智能之城’。” 那么,廣州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是什么樣呢?我們從政策基礎、學術基礎、產業基礎、資本環境、企業規模五個方面來一窺究竟。 政策基礎 為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機遇期,廣州以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研發、產品制造和應用骨干企業為目的建立人工智能企業庫。按相關政策采用補助、獎勵、貼息、直接股權投資等方式,給予入庫重點企業優先支持。 2017年5月廣州人工智能圓桌會上,廣州市南沙區宣布成立100億元規模的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打造3000畝人工智能產業園區,高端人才團隊落戶最高可獲1億元資金支持。2018年1月,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廣州市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部署未來五年IAB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的發展。該計劃明確提出到2022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 學術基礎 廣州集聚了中山大學多媒體實驗室和人機互聯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市腦機交互關鍵技術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校基礎科研平臺。目前,廣州建立了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其中,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由亞信集團牽頭,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擔任研究院院長。 產業基礎 產業基礎是根據城市的主導產業與AI主要落地的產業間的匹配度來考量。廣州的主導產業,包括金融、汽車、電子產品、石化等。金融業、汽車業的發達為AI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應用層的支持;電子產品制造業則為AI產業提供了包括云計算服務、傳感硬件、計算硬件等在內的基礎層支持。廣州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既可使用深圳、東莞的電子元器件配套鏈,還能通過香港對接全球市場。 資本環境 資本環境基于當地發生的AI相關投資頻次以及投資金額統計得出。據億歐智庫統計,2017全年廣州AI相關的投總頻次達到43次,投資金額總量達14億元。從AI投資的行業角度審視,投資頻數與投資額方面,企業服務、硬件設施、電子商務、教育及工具軟件居前列。其中企業服務行業的投資占大多數,主要包括行業信息化及解決方案、黑科技及其他前沿技術等。硬件行業則主要關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飛行器方面。 企業規模 廣州有像素數據、佳都科技、德生科技等成熟AI企業。目前廣州的AI初創企業數量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在全國居于第五位。隨著人工智能產業培育引進力度的加大,一批龍頭企業正從廣州加速崛起。圖普科技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大的獨立圖像識別云平臺,在互聯網、商業智能、泛安防等領域快速落地應用;小i機器人利用全球領先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和全球最大的智能機器人云服務平臺,正在國內推動形成政務和稅務服務大規模應用浪潮;廣東訊飛啟明依托科大訊飛的技術優勢,在廣州拓展教育、醫療、公安、城市大數據等方面的應用……伴隨著創新腳步的加快,廣州正在國際國內人工智能市場“攻城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