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的2018“鑼鼓喧天”。 小米、美團點評、找鋼網、映客、平安好醫生、寶寶樹、滬江……一眾明星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座背靠內地,面向國際的老牌金融之都。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數量全球第一,同比增長49.28%;但值得注意的是,破發率也高得驚人,超過七成。7月9日,雷軍敲響鐘聲的余音還似在耳,盡管在那之前媒體紛紛預測,“小米或將成為港股最大IPO”,而上市即破發的際遇還是讓人嗅到了資本市場的暗潮涌動。 實際上,真正隱藏的“黑馬”此刻才浮出水面。 8月7日,中國鐵塔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IPO每股價格定為1.26港元,共發行431.15億股(其中香港發售21.56億H股),計劃融資534.25億港元,股票將于8月8日正式公開發行,而中國鐵塔或將超越小米成為今年最大的“募資王”。 此外,招股書中還披露了包括高瓴基金、OZ Funds、Darsana Master Fund LP、淘寶中國、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Invus Public Equities, L.P.等10家中國鐵塔的基石投資者,總認購金額至少可達到111.72億港元。 作為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基礎設施公司,中國鐵塔的成立實則順應的是全球電信基礎設施共享的潮流。 國家審計署曾在2008年發布數據,2002年到2006年期間,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網通、鐵通等5家企業累計投入11234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重復投資問題突出,且網絡資源利用率普遍較低,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在此背景下, 運營商共享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日漸高漲,中國鐵塔也在2014年7月順勢成立。中國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共同簽署協議,分別出資40億元、30.1億元和29.9億元,成為中國鐵塔的三大股東。 成立之初,中國鐵塔的定位就是:實現行業資源共享,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運營商們從過去自己投錢建基站,到目前根據實際需求向鐵塔公司租賃移動通信設施,按理說應該能夠實現公司運營成本的降低,可現實情況略顯“骨感”。 2015年10月,三大運營商將自己的多年積累的152萬座鐵塔資產注入中國鐵塔,經過資產評估,這152萬座存量鐵塔的價值達到2314億元,而中國鐵塔則以現金+股票的形式予以收購。這也就是說,中國鐵塔的成立,其實是把三大運營商的鐵塔基建打包剝離后的統一運營管理;成立后,中國鐵塔對三大運營商的新增鐵塔需求統一進行建造。 但是,將自建鐵塔資產打包出售的三大運營商,就能減輕運營投入嗎? 2016年3月,曾有媒體報道指出,中國電信在完成與中國鐵塔的資產處置之后,支付給鐵塔公司的租賃費用,比自己運營和維護鐵塔的費用高出了20%。更有接近了解移動財務狀況的人士向媒體爆料:鐵塔公司向三家運營商收取的租賃費用高出三家各自自建分攤的財務費用的30%以上。體現在三家2015年的財報上,形勢則更為嚴峻。2015年,移動營收6683億,利潤率16.2%算是不錯,聯通營收2771億,利潤率僅3.8%,電信營收3312億,利潤率僅6.1%,聯通和電信其實處在虧損的邊緣。一方面是運營成本高企,另一方面又要響應國家對通訊行業“提速降價”的政策,運營商的日子,也難。 但是中國鐵塔也為三大運營商提供了解決策略:在定價上,鐵塔公司成立時承諾會采取“三低一保”策略,即鐵塔公司價格租賃低于國際同類公司,低于當下市場公共價格,低于三家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價格。 且與國外鐵塔建設服務商相比,中國鐵塔的租賃金額算得上是“良心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說,還給打折。招股書上顯示,中國鐵塔凈利潤率水平卻非常低,分別為0.14%、2.8%、2.2%,其在經營過程中到底需要克服哪些障礙? 招股書披露,2015年至2018年3月,中國鐵塔的營收分別為:88.02億、559.97億、686.65億和172.44億元,而營業利潤各為-41.61億、50.07億、77.15億和20.89億元,除了2015年的虧損,營業利潤率分別為9.1%、11.2%和12.1%。 而在營業開支中,巨額的折舊和攤銷費用則占據了所有營運開支項目比例的半數以上,從2015年到2018年3月底,分別占比39.64%、54.17%、53.56%以及53.06%。相應的EBITDA率維持恒定,在58%左右。2016年至2018年3月31日,各為58.3%、58.8%、58.7%。但實則凈利潤水平較低,處在收支平的邊緣。 此外,在2015年至2018年3月31日,中國鐵塔有大量流動負債凈額和累計赤字,截至2017年底,中國鐵塔的負債總金額達到1951.48億元,負載率超過60%。 與此同時,中國鐵塔的營收來源結構也比較單一。 招股書表明,中國鐵塔的主營業務有三類:塔類業務(宏站和微站)、室內業務和跨行業站址應用信息業務,但宏站業務的比重占據壓倒式的領先地位,從2015年到2018年3月分別占比99.5%、99.2%、97.3%和96.5%,且微站業務是從2017年才開始發展的。未來中國鐵塔的業務構成如何進行多元化,同樣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有報道顯示,中國鐵塔目前正在探索“一塔多用”,希望能夠將傳感器、氣象檢測儀、監控攝像頭等不同設備與鐵塔做結合,實現“物聯網+互聯網”集中監控平臺;探索環保、國土、水務、農業、消防、園區、樓宇等多領域解決方案,以尋求多元化的業務布局,實現非塔類的新業務營收增長。 同時,中國鐵塔此前還曾獲得“基站+充電樁”的相關批準,具體經營情況還需經過時間的檢驗。但作為我國5G網絡重要的基礎建設服務商,中國鐵塔估計還有謀劃未來的考量。作為我國5G網絡重要的基礎建設服務商,大規模擴建5G基站過程必不可少。去年底,中國鐵塔共建設了187萬基站,基本實現全面覆蓋,而據專家分析,我國未來5G如要實現良好覆蓋大約需要500萬個,這對中國鐵塔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