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境的好壞與零售市場的興旺與否,永遠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亦深受影響,在當時尚屬于新生事物的電子商務市場在保持了連續數年的高速增長之后,突然在2008年踩了一腳急剎車,雖然從整年來看市場盤子還是在變大,但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剛興起的C2C交易基本陷入增長停滯。 后來的老電商人回憶起那一年的慘狀,總結往往只有2個字:災年! 但偏偏也就在這一年,由沈亞創辦的特賣電商平臺“唯品會”橫空出世,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保持著中國電商第三極的地位,同時僅用4年就完成了納斯達克上市的壯舉,唯品會成功的背后,除開地利人和之外,就是趕上了十年一輪回的經濟荒年與零售行業的庫存危機,最終成功的將天貓與京東平臺上商戶的庫存變成了自己的業績增量。 2015年,時任阿里巴巴總裁的逍遙子張勇在某次內部講話時提出:“是天貓順手養活了京東與唯品會”當時此話在業界引發不小震動,而其話鋒所指的也是此理。但也就是在上一個產業輪回的2008年,整個電商行業第一次見證了從唯品會身上見證了二手存量市場的威力。 如今2018,十年已過,輪回又來。2018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數據一經發布,人們就發現4、5、6三個月份的增速都在10%以下,內需指數一度降到了冰點,而受大盤影響,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股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挫,當人們手上都沒有閑錢消費的時候,即使是對于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來說,要保增長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阿里和京東兩家日常的新貨電商占據中國市場的八成以上份額,在過去的幾年之中,電商一直處于雙寡頭壟斷市場的環境之下,而2018突然席卷而至的經濟變革,使得大盤震蕩,對于雙方來說:所面對的都是增量市場到頂,必須轉身向存量市場尋求突破的局面,而當前零售市場最大的存量部分來自:二手閑置市場。 在電商行業內部,有一種觀點認為:以閑魚為代表的二手電商市場,實際是一種“反向電商”的存在,即過往一手電商向消費者推銷了多少商品,就會按照一定比列,會有相應程度的商品會以二手的方式重新回到市場,一手市場過往有多瘋狂,二手市場的空間就有多大。 10幾年來,中國主流電商平臺不斷以低價促銷培養的用戶消費,如今造就了數十萬億規模的二手庫存,而放在2018年這個增量市場紅利依然見頂的大背景之下,在兩大電商集團之間,圍繞二手貨品的流轉、銷售與回收業務為核心的存量戰爭可說是:一觸即發。 1
雖然主流電商對二手電商市場的布局,事實上早已經從2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但過往并不如何受到外界的關注,原因很簡單:基本所有的二手電商平臺都是由主流電商平臺創立或者投資的,而對于主流電商平臺對于二手電商市場的布局總體來看是:防御性質的,因為當時在主流電商的邏輯里,二手電商對一手電商市場是一種取代的關系,而非一種延伸與補充。 舉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以iPhone為例。一個二手iPhone 8其價格完全可以下探到3000-4000左右,而這個價位正是小米,vivo的旗艦產品的價位區間之中;而二手的iPhone6能低至800元左右,iPhone代表逼格,對于很多學生人群或下沉人群而言,比千元安卓機遠具有裝X力。這種蘋果品牌光環的威力是溢價能力不足的二三線品牌無法承受的,因而:高階品牌二手貨品對次級品牌的一手貨品會產生降維打擊,繼而影響一手市場的表現。 畢竟一手市場才是最大的蛋糕,在當時的語境下,對二手電商的投資是為了防止二手電商的量起來后影響到一手電商的大盤,而這樣的機會與其讓給對手不如自己來建或者自己來投,于是2016年當整個經濟周期表現出向下的大趨勢時,就有了這一波針對二手電商的投資。 但正因為,一手二手業務之間的左右互搏,因為二手電商的防御型產品定位,使得二手電商平臺的商業價值,在過往的幾年,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開發。 但近年來,二手回收模式的興起改變了平臺對二手市場的打開方式!甚至業內有人提出:二手回收業務所面對的機遇比直接的二手電商來的更大,其核心原因有二:
進幾年來,阿里的閑魚和京東都先后嘗試過官方開放渠道直接回收,從官方入口角度看:從“平臺購買,平臺回收,平臺再次購買“的一條完整的鏈路是可以說的通的,但問題在于平臺無法承擔回收后貨品二次銷售或者重新利用的龐大工作量,很難形成高于品牌自回收的溢價及規模化,因而在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后,最終都逐漸式微。 在官方自營這條路走不通之后,他們將紛紛目光盯上了第三方回收平臺。以第三方回收平臺回收寶為例,其平臺此前與阿里閑魚、vivo達成戰略合作后,又與OPPO商城簽署了獨家合作,由于第三方平臺不存在擾亂品牌定價體系,同時還減輕了平臺、品牌方的工作負擔,因而機制非常靈活,而深受品牌與平臺的青睞。 從在某種意義上說,第三方回收平臺的存在,既解決了為用戶提供官方認證回收渠道的問題,對于二手電商平臺來說又是一種高精準流量的反哺器——其平臺回收后直接觸發下一次的購買行為,而無論是從品牌方還是電商平臺都需要這類的精準流量,甚至在回收后直接進行定向營銷的轉化率要比傳統折扣推送來的更高。 如今“純流量為王“的電商時代已經過去了,曾經毫無體驗的電商平臺也開始向客服、導購、售后、物流,以及回收靠攏,從線上到線下圍繞消費者來提供全場景的服務,而要完成這些鏈路的全覆蓋光依靠原本強調輕資產模式的平臺方自然是不行的,因為更重更垂直的第三方平臺的價值就在其中顯露無疑。 而當“二手電商+第三方回收平臺”的模式組合搭建完成,來自“前端的新貨電商-后市場服務-回收殘值-二手出售-新貨電商再次購買”的一條圍繞高凈值產品完整生命周期的鏈路所爆發出的能量或許足夠顛覆或者再造一個京東,并且可以向現有天貓/淘寶等一手電商提供一系列的增量與補充。 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阿里對于以閑魚為代表的二手電商市場,不再只是看作一個產品模式的創新,一個防御定位的存在,而是將其真正的列入其戰略發展核心版圖中來考慮,并在近期密集出牌將循環經濟喊得價天響的深層原因。 2 9月6日,二手回收平臺回收寶宣布獲得了C1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投資。 據公開信息顯示,回收寶從二手手機回收起家,最開始給華為、vivo、蘋果等手機巨頭提供以舊換新服務,接著推出手機回收ATM機開展C2B回收業務,如今已構建覆蓋收、租、買、賣的循環經濟生態,除了回收還擁有二手優品商城“可樂優品”、3C產品租賃平臺“拿趣用”,以及投資了手機維修品牌“閃修俠”。 在投資之前,回收寶就與阿里系多個業務已有合作,此次iPhone推出新機,天貓推出“保值回購”獨家合作方就是回收寶,除開之外,回收寶旗下的可樂優品與淘寶合作二手手機優品品牌認證,以及跟閑魚合作信用極速售賣等等。 9月7日,會員制時裝共享平臺“衣二三”宣布獲得阿里巴巴投資,這家公司給消費者提供基于會員制的衣服租賃服務,用戶每月繳納499元會員費后,即可免費租賃衣服,每次最多三件。當會員看中合適的衣服后,可直接購買變為己有,衣服價格根據流通次數和當前質地而浮動。 而這兩則投資顯然都與阿里在循環經濟上的旗艦“閑魚”有著密切關系。 在2017閑魚戰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發表演講,他表示,“當年的市場環境下,淘寶成了一個創業的平臺,天貓成了品牌的平臺,現在阿里巴巴有條件來做這件事,做一個真正好玩的、有趣的平臺,這就是馬云‘初戀’的平臺。“ 而一年后的2018年9月7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寶總裁蔣凡又親身出現在了閑魚北京發布會上,阿里對其的重視之情溢于言表。 據蔣凡介紹,去年8月到今年7月底,閑魚GMV已近900億,很快就將突破千億大關,累計超過11億人次在閑魚發布、分享閑置用品,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閑置物品交易平臺。 而接下來,閑魚將與淘寶、天貓、支付寶等阿里系進行全方位協同,向合作伙伴開放“信用回收”“閑魚優品”“閑魚租”“免費送”四大平臺,建立閑魚開放生態體系,阿里投資的循環經濟玩家,也是閑魚開放的重點對象。 連續且密集的兩輪大額融資,加上一場總裁親自壓陣的戰略發布會,顯然阿里是希望趁機一舉將:“阿里+閑魚=循環經濟巨頭”的形象樹立起來。 除開閑魚之外,螞蟻金服在循環經濟之上也早有布局,只是重點比較偏重:信用租賃行業。 據資深科技評論人羅超統計:今年內螞蟻金服已投資十幾家相關公司,從天使輪到E輪都有,包括領投數碼3C試用租賃平臺“探物”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旅行裝備短租平臺“內啥”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外還投資了3C數碼、圖書租賃、長短租公寓等領域的創業公司,芝麻信用的“信用生活”頻道還將對上述業務開放入口。 圍繞整個循環經濟概念與產業鏈條,阿里正在打造一個生態閉環,其中以閑魚為核心旗艦,天貓、淘寶、螞蟻金服深度參與其中,在外圍則投資了大量的循環經濟相關公司,將集團業務的服務范圍從單純商品售賣,逐漸延伸至回收、租賃、優品、維修等主要環節。 顯然相比于布局已久的阿里,于整個產業鏈上只投資了1-2家企業,并且僅集中在3C一個類目的京東則顯得有心無力,阿里投資的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來看都與京東不在一個量級之上。 雖然2018年,58同城旗下的轉轉得以入駐微信九宮格入口,被視為騰訊于京東之外布局一支新的隊伍來對標閑魚,與京東拍拍形成掎角之勢,共同來抵御阿里在循環經濟上的布局。但實際上,正因為58系缺乏一手電商的基礎部分,使得轉轉無法與一手電商體系結合形成更大的價值組合,因而實際上對于整個循環經濟的布局而言并不具備真正的影響與威脅。 雖然從面上來看,騰訊在零售領域的投資似乎與阿里很像,亦步亦趨之下,似乎做到了表面上的旗鼓相當,用京東vs天貓,用轉轉vs閑魚,但事實上被業內指為“沒有夢想的“騰訊的表現更像一個投資公司,雖然會賭相同的賽道,但真正在行業的縱深布局之上會有所欠缺,對所投公司放任松散的管理風格,也導致了很難打破被投企業之間的利益隔閡,繼而完成真正深度的產業鏈整合。 轉轉+京東拍拍,不光不能產生1+1>2,甚至都不能產生1+1=2的效果,因而在筆者看來:從投資回收寶開始,在循環經濟布局之上,一直深耕零售行業的阿里無論是對比于京東,還是京東身后的騰訊都要更勝一籌。 就像日本在1989年的經濟泡沫,造就了消費降級品牌優衣庫的強勢崛起一般,2018年發生在中國乃至全球的這一場經濟海嘯必將引發二手電商行業的新一波高潮,而對于早已經提前布局,占盡先機的阿里巴巴來說,必然會伴隨著這一波浪潮而獲取更多的市場紅利與業績增長。 3 2017年9月,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成立18周年的時間點上,馬云在接受彭博新聞的專訪時曾釋放過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阿里巴巴不再一味的堅持輕模式,會考慮轉向重資產模式。 馬云告訴記者說:“當你年齡尚幼時,輕裝上陣是好的。當你強壯高大時—想想看—你需要重的東西。不是說重的好或是輕的好,兩者結合才好。要提高效率,必須輕重結合。但以阿里巴巴今天的規模,不應該把重的模式都留給別人,這是你必須做的事情,因為你是在建設基礎設施,必須投資。” 因而在過往的幾年中,我們會一直看到阿里通過投資向更重更垂直更細分的零售場景去滲透。 在2013年-14年前后,阿里完成了基于淘寶+天貓+支付寶的線上電商生態之后,通過數年的努力,阿里又開辟了線上電商之外的三大新興市場:以lazada為代表的海外跨境電商,以農村淘寶為代表的鄉村電商及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線下零售市場。 而如今的二手電商是在國內經濟環境下行及拼多多崛起大背景之下,阿里亟待大力開拓的第四大新興市場,自2016年閑魚在內部被定義為創新“四小龍”開始,阿里就已經開始了它對二手電商市場的嵌入與布局。 隨著閑魚DAU的不斷激增,成為整個移動互聯網最大的二手電商入口之后,阿里對二手市場的整合開始不斷的向下滲透,于是有了對二手回收,這樣的垂直細分環節的投資與布局,來實現對自身服務能力的補強。 隨著阿里與騰訊兩大集團的入場,本身就沒有多少實力玩家的二手回收市場被迅速瓜分,隨著阿里投資投資回收寶,騰訊通過京東投資愛回收以后,整個二手回收市場的已經沒有多少故事可言。 但阿里與騰訊兩大集團,圍繞二手電商市場的戰爭才剛剛旗至中局,而阿里巧勝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