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消息 近日,ofo總部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據《證券日報》報道,ofo北京總部原本租用4層,目前僅剩兩層。 對于外界傳言“ofo北京總部裁員”一事,ofo方面辟謠稱由于位于理想國際大廈租期到期,局部辦公室移到了其他樓層,正常辦公沒受影響。 但曝出的消息中卻有保安表示:“兩個月,佩戴ofo工牌的員工數量大概少了三分之一。”咖啡廳工作人員表示:“ofo人數明顯減少,從下來喝咖啡的人數就能看得出來。”就連前來催帳的供應商也表示:“其與ofo多部門均有聯絡,據其了解,ofo多個部門均在裁員。” 從保安、咖啡廳工作人員、供應商等口中所得到的答案幾乎一致。撥開迷霧看本質,其實無論是“裁員”與否?“融資”與否?亦或是多番商業化試水等等都繞不開ofo尚未走出資本困境的現實問題。反觀當下共享單車市場,在歷經一番淘汰賽后,如今市場格局逐漸明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摩拜、哈羅、ofo,前兩者背靠美團、阿里,ofo顯然在“獨立之路”的道路上苦苦強撐。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9月11日,ofo被曝出因拖欠工資向阿里借款6000萬元人民幣。9月13日,因“公路貨物運輸合同糾紛”、為了索要貨物運輸款,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將ofo小黃車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峽大通)起訴至杭州市濱江區法院的案件正式開庭。這已經是ofo自今年7月接連曝光的第三起供應商訴訟。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了解到,ofo還拖欠了云鳥、德邦等多家物流供應商欠款。 而此前接連傳出ofo獲螞蟻金服、滴滴數億美元E2-2輪融資以及拿到阿里6000萬借款的“喜訊”,也雙雙遭到了阿里否認。 對于ofo最終何去何從業界也是頗多猜測。新浪財經援引業界人士說法稱:“就目前的情形來看,‘拖’對滴滴來說最為有利。在ofo日益緊繃的資金鏈面前,拖而不決,可以讓滴滴以更低的抄底價格接盤ofo。” 在共享單車行業普遍未盈利的前提下,市場容量已經趨近飽和,各地政府相繼出臺“禁投令”,資本會更加冷靜。ofo的“救命稻草”會不會是滴滴尚難定論。但滴滴尚有嫡系青桔單車來服役最后一公里出行,而ofo“錢荒”卻是不爭的事實,“獨立之路”難言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