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利用AI技術修繕長城、拯救北極熊之后,英特爾又找到了一個用自身綜合解決方案來造福社會的項目——保護東北虎。 7月29日,英特爾公司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吉林省長春公園舉行合作簽約儀式,共同宣布將運用英特爾人工智能技術實施東北虎保護項目,試圖用這種方式來保護像東北虎這樣的瀕危野生動物。 現如今的英特爾,越來越強調自己作為一家數據公司的地位,和合作伙伴一起共推人工智能應用落地、解決科研保護人員面臨的重大挑戰的重要舉措,也是英特爾“用技術造福社會”系列項目的延續。 資料顯示,東北虎也稱西伯利亞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然而,由于受人類活動的增加、森林砍伐、棲息地退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野生東北虎種群及其棲息地在不斷萎縮。 根據近五年來,利用遠紅外相機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東北虎種群的系統監測顯示,中國境內2013-2017年,累計監到的東北虎不同個體數量接近47只,其中包括9個繁殖家族和16個幼崽。 僅在2017年,全年紅外相機監測到的東北虎不同個體達24只,這些可喜成果是近幾年來,隨著國有天然林全面商業性禁伐、退耕還林還草還濕、自然保護區網絡建立、擴大和完善、特別是吉林省十多年來的全面禁獵等多種措施的實施和推進,野生東北虎種群及其棲息地逐步改善所產生的直接效果。 2010年多國首腦參與的全球老虎峰會制定了目標,力爭在2022年再逢虎年時,全球野生老虎數量翻一倍;同時將運用創新科技,有效管護野生虎及其棲息地列為重要措施。這些都為中國野生東北虎種群恢復和保護提供了重要機遇。 WWF公益合作部經理侯嫣琳向鈦媒體介紹了當時合作的初衷:“首先從WWF這個組織的愿景出發,我們一直在尋找新的科技手段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同時我們對于合作的企業也會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英特爾在各方面都是符合環境友好型要求的,雙方一拍即合,是個互相連接的過程。” 雙方在達成合作意向之后,英特爾便開始與WWF相關項目負責人開始了對于具體實施方案的制定。 據了解,傳統方式對于東北虎數量監測過程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最初調查數量要看足跡,但是對于識別不同個體這件事來說,需要測量跨徑的大小、足徑的長短等細節的信息,這種方式誤差特別大”,WWF 中國東北項目總監劉培琦表示。 除此之外,通過廣泛布局紅外相機拍照也是目前很主流的一個監測方式。劉培琦透露,“用自動感應相機來捕捉東北虎圖片盡管是目前的主流,但很多時候即便是目前的高清相機成像質量也達不到要求,外界環境對成像的影響也很大,氣候、溫度、地形等因素會造成很多的誤判。” 據WWF中國東北項目總監劉培琦介紹,目前在東北虎可能出現的區域,布局了的大概1200多臺相機,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上還是希望應用到更好的技術。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此次合作所運用的英特爾人工智能技術方案是通過前端和后端結合的方式,來對我國區域范圍內的東北虎數量進行監測,涉及數據的收集、分析兩個重要部分。 數據收集方面,主要是基于英特爾Movidius的視覺處理設備將對東北虎進行監測和數據采集,Movidius 是一家被英特爾收購的科技公司,專注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此次合作中所用的芯片則是根據項目具體需求專門優化的。 數據處理方面,基于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固態硬盤存儲介質,以及面向英特爾架構優化的TensorFlow等技術和工具,通過數據分析識別來自數百個攝像頭的圖像,追蹤野生老虎歷史運動軌跡。 總之,英特爾AI方案最具創新的地方就在于,它突破了此前主要依靠紅外相機開展野外監測的,影像數據手動收集、處理及分辨耗時費力,重要數據難以及時捕獲,盜獵無法及時監控,動態與模糊影像無法分辨還原等局限。 雙方合作將通過安裝前端智能視覺處理設備提高有效數據量,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進一步對東北虎個體、生態鏈相關物種進行識別歸類,并可針對棲息地域進行有效的數據訓練及分析,有效地實施東北虎的監測與保護。 當你對人工智能到底能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這個問題產生疑惑時,英特爾已經幫業界探索出了很多可行的方式。 “人工智能只有不斷實現應用突破,持續解決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重大挑戰,才能彰顯其巨大價值。” 英特爾公司全球品牌營銷副總裁Alyson Griffin表示。 對于英特爾來說,它現在的品牌重點正在逐漸轉移到一個核心邏輯上,即通過英特爾強大的技術方案來幫助優化流程、提升效率,并且讓使用該技術的公司以此實現自身的轉型。 說到底,它并不是在賣一個解決方案給客戶,而是把人工智能與瀕危動物監測、研究和保護有機融合的模式進行推廣,將一個項目做成典型案例,對今后的其他項目產生一些參考價值。(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玉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