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8年9月18日消息 近年來,快遞市場雖迅速擴張,但快遞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也日漸凸顯,甚至成為制約快遞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痛點,智能快遞柜應運而生。 智能快遞柜的出現即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服務,又解決了配送時間沖突等問題,成為目前非常有效的末端快遞配送替代方案,但其盈利模式單一,導致虧損加劇。 快遞柜行業競爭加劇,燒錢模式致虧損嚴重 自智能快遞柜上線起,便備受消費者和企業青睞。由于其發展非常迅速,導致入局快遞柜行業的玩家越來越多,競爭不斷加劇,為了能在該行業嶄露頭角,各快遞柜企業都在大手筆投入進行網點布局。同時,企業為了吸引客戶推出了大量優惠政策,使得快遞柜長時間內處于免費使用狀態。但因持續投入資金,燒錢愈加激烈,致使收效甚微,虧損狀態也持續擴大。 為了緩解這一現狀,企業開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羊毛出在羊身上,燒錢大戰既然燒在消費者身上,盈利自然也得由消費者來買單。從免費到收費,快遞柜的收費模式在悄然轉變。 從免費到5角/天,消費者被迫“買單” 據北京商報報道稱,近日有消費者向其反應,自家樓下一直免費的快遞柜突然開始收費,最低需要支付0.5元,但不是每次都收費。據消費者表示,7月份原本是“超過24小時收取服務費5角/天”,不超過規定時間則不收費。但到9月份該消費者發現,快遞柜變成了“服務費5角/天”。 同樣,該現象也被其他消費者相繼發現。據另一個消費者表示,從今年8月份開始,她下樓取件時,發現不得不支付1元錢才能提取快遞。可見,快遞虧企業已由原來的單一的燒錢模式轉向收費模式。 快遞柜開啟收費模式,或走出盈利困境 部分快遞柜企業在經歷過燒錢大戰后,為了實現盈利逐漸轉向收費模式來減緩企業成本壓力。但原本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免費使用快遞,突然收費讓不少消費者感到不滿。 站在消費者角度來講,快遞柜企業為了盈利不應該一味地從消費者手中獲利讓消費者為其買單,而是應該實現各方利益的相對平衡。但對于快遞柜企業來說,此辦法或解其燃眉之急,促使企業加速運轉,增加企業收入,從而走出盈利困境。 【 各方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