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5日,牛電科技今日向美國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在IPO中募集最多1.5億美元,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NIU”,瑞士信貸和花旗集團將擔任聯席主承銷商,Needham & Company擔任副承銷商。 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所有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向他們提供股權激勵并獲得額外資金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其計劃使用此次發行的凈收益如下: 1.用于升級和擴建生產設施;2.用于研發投入;3.擴張分銷網絡;4.企業常規用途,為潛在投資提供資金以及收購補充業務提供支持。 據汽車了解,牛電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主打產品是智能鋰電兩輪電動車“小牛電動”,現已相繼推出N、M、U三個系列多款產品,價格最低的為2999元,大部分產品都在4000元以上。2018年6月,小牛電動推出了兩個新的模式,即NGT和M+,N-GT系列頂配版電動摩托車可達19999元,但目前仍未量產上市。截至2018年6月30日,小牛APP注冊用戶超過45.7萬人,并且在中國50多個城市建立起了粉絲俱樂部。 2018年上半年凈虧損3.15億元,負債總額達到6.41億元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牛電科技凈營收為7.69億元(約合1.16億美元),較2016年的3.55億元實現116.85%的增長;凈虧損為1.85億元(約合2790萬美元),較2016年的2.33億元有所降低。2018年上半年,牛電科技凈營收為5.57億元(約合8420萬美元),較2017年同期的2.85億元翻了近一番;凈虧損為3.15億元(約合4760萬美元),較2017年同期的9660萬元虧損大幅增加。 2018年上半年,其公司銷售與營銷費用為7022.9萬元(約合1061.3萬美元),去年同期為人民幣3585.2萬元;研發費用為5605.4萬元(約合847.1萬美元),去年同期為人民幣2116.6萬元;一般性及管理支出為2.33億元(約合3526萬美元),去年同期為人民幣3696.5萬元。 截至2018年6月30日,牛電科技的負債總額達到6.41億元(約合8932萬美元),資產負債率達到74.6%。其招股書顯示,從2015年至今小牛電動已經進行了5筆總額高達1.9億元的短期貸款,這些貸款即將于2018年底到期。但從現金流來說,小牛電動賬上的現金僅剩1.56億元,這不得不說明牛電科技面臨著的短期貸款的償還壓力。 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其已經擁有571家中國特許經營門店,上年同期數為242家,小牛電動2018年上半年出售智能電動滑板車數量達到125013輛。上半年銷量最好的仍然是2015年推出的N系列電動摩托車,即李一男親自設計的第一款車型,2018年上半年銷售5.29萬輛,占總銷售量的42.3%。 IPO前,李一男持股接近44%,紀源資本占11.2% 在股權架構方面,IPO前,歸屬于小牛電動創始人李一男的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持有5901.4萬股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43.8%;紀源資本持股1506.8萬股,占總股本的11.2%。 牛電科技的董事和高管合計持有公司3571萬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26.5%。其中,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李彥持有661.5萬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4.9%;公司董事兼首席技術官胡依林持有1202.7萬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8.9%;設計副總裁劉傳凱持有200萬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1.5%。 IPO后,牛電科技將采用雙股權結構,分為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該公司將在IPO中發行A類普通股,李彥、胡依林、劉傳凱將持有全部的B類普通股。牛電科技的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只在轉換權和表決權上有所不同,A類普通股含1股表決權,不可轉換為B類普通股;B類普通股含4股表決權,可轉換為A類普通股。 小牛電動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長、CEO李彥(39歲),董事、研發副總裁胡依林(33歲),董事Jenny Hongwei Lee(46歲)。 潛在經營風險多重,公司高度依賴線下分銷網絡 牛電科技在招股書中揭露,對ADS的投資涉及的重大風險主要取決于品牌的持續發展,若無法維持和提升品牌,牛電科技的業務和經營業績將受到不利影響。同時,其承認在推出新的智能電動滑板車和產品時將會花費大量資源但可能達不到預期銷售水平。 其指出潛在經營風險可能包括: 客戶的喜好不斷變化,牛電科技可能無法預測,不能及時響應; 高度依賴城市合作伙伴、特許專營店,離不開線下分銷網絡; 產品和服務可能會出現質量問題,甚至可能會被迫召回產品或者采取其它行動,從而嚴重損害品牌形象,影響運營業績; 現有的營銷策略可能無法持續成功; 業務需要投入巨額資本。 牛電科技也指出,未來,如果會需要更多資金,可能會出售額外股權或者債務證券,此舉可能會讓股東權益被稀釋,也有可能簽署契約,給運營或者派息帶來約束。 前路漫漫,牛電科技面對的不只是缺錢 中關村在線(ZDC)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出臺的《2017年中國動車產業發展白皮書》,盡管鋰電池在性能、能量密度以及使用壽命上占優,但是由于價格偏高,目前市售車型中鋰電占比不足10%,鉛酸電池仍在電動車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牛電科技定位在于小眾高端市場。 另外報告中顯示,愛瑪、雅迪兩大品牌的年銷量總和已經占據了行業整體銷量的40%,對整個市場具有絕對的主導與控制權,而像綠源、新日、小刀、臺鈴、立馬等諸多企業也依托企業的大手筆投入,實現銷量的上升。所以牛電科技外部競爭壓力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牛電科技也表示其成功主要靠獨特的營銷策略和粉絲效應,但其不能保證營銷持續成功。 同時,牛電科技也將受到政策影響,今年年初,《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進入公示階段,將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將對兩輪電動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牛電科技恐怕也不能幸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