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國內AI公司云知聲宣布完成新一輪C+輪融資。云知聲官方告訴36氪,“公司已完成 6 億元人民幣C+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領投,中金公司旗下中金佳成、建投華科旗下中建投資本跟投,漢能投資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至此,云知聲 C 輪系列融資總金額已達 13 億元人民幣,創下語音技術領域單輪融資最高記錄?!?/span> 根據云知聲官網公布的信息,云知聲曾于2013年6月完成由啟明創投和磐谷創投合投A輪一億元融資;2014年12月完成由高通風投和啟明創投合投5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12月完成由浙大聯創領投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2017年8月完成3億元戰略投資;2018年5月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由中電健康基金領投,360、前海梧桐并購基金、漢富資本等跟投。 根據云知聲提供的信息,云知聲公司業務營收已連續三年保持超 100% 的同比增長,2018年收入規模預計將為去年的 300% ;2018年5月推出的AI芯片雨燕將對公司商業化產生重要推進作用;此外,云知聲還與國內某知名車企合作,將推出汽車前裝車規級 AI 芯片。 云知聲表示,“具體業務落地方面,在智能家居領域,云知聲于 2015 年成功出貨 IVM 模組,客戶覆蓋格力、美的、長虹、華帝等一線家電廠商。在醫療領域,云知聲在國內提出語音病歷解決方案,已在包括北京協和醫院、福建省立醫院等近 100 家重點醫院上線,并于去年年底和平安好醫生聯合成立合資公司——澔醫智能;同時與中電數據合作,研發新產品品類和面向健康醫療領域的 AI 芯片。車載領域,云知聲已服務近 100 家方案商、品牌商超 1700 萬臺設備。教育領域,合作客戶超 80 家,覆蓋超3000 萬人,日調用量 1.8 億次,社會化口語評測服務市場占有量第一。此外,公司正在為廈門市人民政府搭建并運營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中心。”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云知聲本輪資方的國家隊背景。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網信辦和財政部共同發起的投資機構,戰略出資企業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信國安、中郵人壽、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各國資企業;中金佳成是中國國際金融PE投資平臺,中金的主要股東為中央匯金公司;中建投資本為建投華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與此前相比,云知聲近期的一個變化是從“云端芯”到“云芯”?!霸贫诵尽?/span>的策略是云知聲2014年提出的,期間這一策略也進行過完善和調整。概括來說,云即是指云端算力以及鏈接第三方 的服務,ATHENA智慧大腦也是“云”的一部分;端是指音響、手機、空調等實物終端及各類APP等用于用戶交互非實物產品 ;芯則是指傳感器加終端算力。 2016年開始,云知聲的 IVM 模組開始出貨,近期AI芯片雨燕即將流片出貨。這一策略也被調整為“云芯”策略。黃偉認為,隨著芯片的出貨,公司可以將語音技術以外的能力同步寫進芯片中,這意味著公司可以提供更高性價比的Turkey解決方案,從而解決當前制約智能語音交互硬件普及的兩大難題:技術與成本。 當前,一方面,大量出貨的的廠商中,有很多并沒有獨立的開發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以智能語音模組的形式出貨,成本往往多在90-120美元,最終到達終端價格昂貴。AI芯片的應用性能可以達到通用芯片的40-50倍,成本可以做到通用芯片的1/3到1/4,未來將逐步代替原有向家電廠商提供的模組方案,可以降低語音技術的搭載成本,使得云知聲語音技術能夠應用在出貨量更大的中低端家電設備上,快速占領市場。 當前,AI芯片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智能語音領域,包括思必馳、出門問問在內的公司也紛紛表示即將推出AI芯片或者芯片模組。黃偉認為,因為入局更早,云知聲的時間窗口仍有兩年左右;云知聲過去的模組產品已經經過了包括格力、美的在內白電廠商的工程要求,AI芯片量產后能夠快速替換現階段客戶的舊版方案。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除AI芯片外,云知聲也在研發其他相關芯片。黃偉告訴36氪,明年云知聲將推出一款用于汽車前裝的主控芯片,出貨量級很可能在百萬級別,這將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 一般來說,企業進行大額融資,往往一方面意味著其要拓展需要資金支持的新業務,一方面也意味著投資人對公司接下來的發展預期相對樂觀。 云知聲創始人兼CEO 黃偉表示,C 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加大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發投入及完善人才梯隊建設,尋求公司在多模態、認知技術的持續突破并探索更多垂直行業與服務模式,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在業務方面,預計今年智能終端、智能服務相關的業務會帶來大幅增長;明年云知聲將推出一款用于汽車前裝的主控芯片,出貨量級很可能在百萬級別,這將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預計2019年公司總計營收或將超過5億元,利潤有望達到億元。 當前,智能語音領域,全棧技術已經成為新的趨勢??拼笥嶏w、云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等公司作為全棧技術公司,競爭在所難免。與此同時,包括百度、阿里等具有全棧潛力的國內大公司也以不同的方式入局,賽道上的競爭也在日益激烈。若云知聲此輪及此前融資信息及金額真實,則意味著云知聲賬面上近期很可能有數億元人民幣資金,在競爭策略上也有可能更為靈活。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達過對百度、阿里等上市公司為搶占市場對開發者和合作伙伴進行補貼的擔憂。黃偉認為,智能語音的應用場景尤其是在IoT相關的場景,相對分散,巨頭不可能在所有的品類上進行補貼,因此長遠來看,很難通過資金的優勢搶占市場;另一方面,智能語音的市場空間大,可待挖掘的價值大,當前賽道上的公司還不存在競爭關系。 而在未上市公司方面,云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等公司的業務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從業務邏輯上看,基本上都包括了以B2B2C模式為to C客戶提供語音整體解決方案,以B2B模式為toB客戶提供基于語音的行業解決方案,即云知聲提到的智慧生活及智慧服務兩條業務線。 黃偉認為,與科大訊飛、思必馳這些廠商相比,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具體來說,在智慧生活方面,思必馳主要向以品牌的單品廠商為主,云知聲則選擇了技術實力相對一般的廠商合作,這使得公司的出貨量方面有更大的優勢,而競品有可能面臨合作伙伴自研的潛在風險;在智能服務方面,云知聲現階段主要以醫療領域為主,這部分業務占到了營收的30%左右,科大訊飛的強項在于教育,思必馳近期主推客服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