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級酒店的數量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密切相關的,只有當地居民消費水平高了,才可能接受這個水平的消費。另外,當地是否有知名的旅游景區,也成為發展五星級酒店的主要因素。諸如以旅游業發達的海南省和云南省,雖然經濟總量落后,但憑借旅游,五星級酒店的數量也很多。 一個五星級酒店的高層在選擇入主一個城市時,往往會對一個城市常駐人口以及流動性人口的數量及消費水平,有一個非常嚴密的內部評估,只有達到其主要標準才會考慮開設。所以指標的客觀性比較貼近實際。 國家旅游局對五星級酒店有一個評價管理機制,目前共收錄了約960家五星級酒店。當然,部分高檔酒店尤其是國資背景的酒店,近年來處于規避政策限制的考慮,主動降星,或者不參與五星評價,僅以籠統的豪華酒店替代,所以,酒店數據與實際有一定出入。 而國際五星級酒店,主要是國際酒店集團開設的豪華五星級酒店。盡管在全部五星酒店之中占比較高,但僅是其中一部分。 目前全球主要酒店集團都大規模涌入中國,國際五星級酒店呈現大規模增長態勢。 主要是萬豪國際(已與原喜達屋酒店集團合并)集團、溫德姆酒店集團、洲際酒店集團、希爾頓全球以及雅高酒店集團等等。 從區域分布來看,全國半數以上的國際五星級酒店均分布在東部沿海城市,說明目前全國的高端消費水平,沿海地區的消費能力還是遠遠高于內陸。 這些年,得益于高鐵和航空的快速發展,旅游的持續深入,一批內地旅游城市名聲大噪,也吸引了大批國際五星酒店入住,例如成都、重慶、西安等等 。 排名靠前的城市中,絕大部分都是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只有三亞是個例外,其他城市在經濟排序上都是名列前茅,而三亞完全是靠“環境溢價”和旅游來吸引豪華酒店入住的,這也反映三亞在旅游度假方面還是被充分認可的。 以下國際五星酒店數量(只包含國際五星酒店,不包含國內五星或國際其他等級的酒店)。 國際五星酒店數量最多的是上海, 共72家,比位于第二名的北京整整多出19家,而超過20家的有9個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三亞、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成都及蘇州,幾乎都是一線城市。排名前20的城市中,江浙一帶酒店比重偏多,南京、無錫、寧波均有上板。 從南比方的角度分析,北方國際五星酒店要明顯少于南方,包括沿海城市青島、大連也比內陸的重慶、成都少。 兩個一線城市廣州、深圳“五星級酒店”數量上旗鼓相當,如果把五星級酒店數量在20個以上,定義為高端消費層次已經達到一線城市水準的話。那么在全國,上海、北京、南京、三亞、杭州、成都、重慶、深圳、廣州都已經達標。這其中,僅有北京一個出于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