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十九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于7月23日-25日于云端召開,大會主題“共迎網絡新時代,共創產業新未來”。為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于7月24日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舉辦了“智見未來大會——工業互聯網論壇”,并在29家直播平臺同步播出,共有約351.07萬人次在線觀看。 “智見未來大會”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智能+學院”承辦,江蘇中天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支持。大會圍繞工業互聯網最新產業發展趨勢、新技術的融合創新、特色典型應用、生態構建與發展等內容展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余曉暉等10位來自政府部門、科技企業、行業協會與科研院所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出席論壇,共同探討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如何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由人民網鄭紫豪主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為論壇致辭。他對此次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他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政策體系不斷健全,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融合應用持續創新突破,產業生態加速繁榮。特別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工業互聯網廣泛應用于物資供需對接、轉產擴能、遠程服務、按能生產、統計監測,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效支撐。下一步,信息通信管理局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建設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的高質量外網;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體系,為行業規范發展提供依據,引導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加快技術突破與融合發展,指導各地加快“5G+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度;深化行業創新應用,遴選100個左右標桿項目,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從工業視角和網絡視角發表了《“新基建”浪潮下的工業互聯網安全問題》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安全體系的建立應該從工業設備自身安全、傳輸網絡安全、控制系統安全、應用服務安全、數據信息安全五個維度去構建工業互聯網防護體系。除此之外,他提出,“建立一個可信安全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也是整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方面。”標識體系的安全架構還要跟現在的互聯網DNS進行互聯互通,同樣面臨DDoS緩存感染、系統劫持等網絡攻擊,以及標識防篡改、安全運行的挑戰。尹浩強調,建立整個安全可控的標識體系,是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的一個基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余曉暉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余曉暉在《工業互聯網及其驅動的數字化轉型》的主旨演講中表示,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設備資產為中心的優化和商業模式創新,生產、設備等相關應用占比達到64,5G、AI等新技術正成為突破傳統業務提升瓶頸的新動力。工業互聯網賦能范圍不斷拓展,推動產業鏈協同下的資源優化配置應用廣泛開展,資源配置協同占比已達12.4,大量中小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賦能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數據驅動的服務創新探索活躍,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涌現,圍繞平臺的跨界融通與模式創新占比接近9,加快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他提到,工業互聯網應用向垂直行業覆蓋更加全面,并逐步由制造業向非制造業延伸,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模式和特色路徑逐步形成。 ISO/IEC JTC 1/SC 31 Henri Barthel ISO/IEC JTC 1/SC 31(國際標準委員會主席) Henri Barthel從物聯網背景下的標識應用,以及標識領域重要的國際標準為觀眾分享了互聯網應用中的標識。Henri Barthel指出,標識當前存在一個普遍問題——沒有任何一個標識系統可以涵蓋所有的物品。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的方案和標準,有的已經投入了使用。目前,標識需要通過特定的技術生成,無法由用戶自由選擇。除了標識,也急需開發相關的認證技術。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于6月23日獲授權成為國際發碼機構,代碼為“VAA”,標志著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具備全球標識發碼權。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宋起柱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起柱,圍繞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表了《高質量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的主題演講。他指出,以5G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支柱,工業互聯網是5G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5G將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他認為,5G和工業互聯網將在更深層次和更廣領域催生更多新業態,中國廣電將面向政用、民用、商用等各類應用需要,著力建設國家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培育“5G+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在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中發揮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作用,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骨干力量。 中天科技集團首席信息官、中天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時宗勝 中天科技集團首席信息官、中天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時宗勝分別從應用場景、價值體系的角度解讀了工業互聯網標識如何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他指出,工業互聯網正在建構覆蓋數據流動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管理和服務能力,包括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四個應用場景。標識解析貫穿生產制造、商貿流通、數據營銷三大應用,打通供應、生產和流通的整個環節。通過給每個對象“賦碼”,并借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通過標識背后的相關數據,實現數據流動和行業動態分析,指導整個行業的發展。時宗勝提出,基于標識大數據的支撐,能夠使企業價值充分發揮。 浪潮云信息技術股份公司董事長兼CEO肖雪 浪潮云信息技術股份公司董事長兼CEO肖雪以《QID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石》為題,分享了浪潮云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的思考與探索。肖雪介紹,浪潮QID質量碼平臺是基于國家標識解析體系的重要創新應用之一,它為企業構建數字化身份進而構建數字化運營模式提供了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和思路。QID平臺賦予的質量碼,為標識解析賦予了意義,它不僅是一個物品身份證,也變成了一個能講會說、能認會連的生命體。質量碼不局限于描述工業品本身,而是通過一碼貫穿,實現工業互聯,將設計、生產、流通、消費、后服務全鏈條貫穿。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CEO陳曉光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CEO陳曉光以《面向電力物聯網的智能工業安全風控》為題,闡述了工業互聯網安全。他指出,電力系統的網絡安全目前僅停留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狹義領域上,沒有上升到端到端全業務安全風控治理高度。為有效支持國家電網1號文件提及的電力物聯網的落地,需要打造與業務深度融合的安全風控治理體系。他認為,未來我們整個智能的安全風控體系,將圍繞堅強智能電網以及電力物聯網這兩個基礎網絡,圍繞數據流、能源流和業務流,打造全業務安全風險治理的閉環。面向整個電力物聯網的智能安全風控,需要從管理機制、態勢感知、基礎防護三個層面,構建國際一流的安全風控體系,服務于三行兩網世界一流的建設目標。 國家電網公司區塊鏈技術實驗室主任、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棟 國家電網公司區塊鏈技術實驗室主任、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棟從區塊鏈技術和相關發展情況分享了能源區塊鏈在新能源云、智慧財務等領域的典型應用場景。他介紹,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的多元利益主體,新能源中的監管機構、新能源場站、交易中心獨立化運作,整個結構鏈條十分漫長,利用了能源區塊鏈技術,將數據鏈接在一起,可以有效的促進信息共享。比如電費結算,王棟提到,根據寧夏的應用結構表明,利用區塊鏈技術結算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總監辛海明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總監辛海明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商用車第一品牌”為題,從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架構出發,闡述了工業互聯網在汽車制造行業中的作用。目前,北汽福田在每個汽車核心零部件上都賦予了唯一標識,編碼標識貫穿在整個車輛的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是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底座。辛海明強調了標識在企業與產品的互聯作用,他提到,目前已經連接了123萬輛車,每天在車上采集的數據超過10億條,所產生的巨大數據量通過與整個車輛的連接,企業可以將獲取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后期大數據分析進行數字化服務。 “智能+學院”首批合作伙伴線上簽約儀式 論壇上舉辦了“智能+學院”首批合作伙伴簽約儀式。在線同步簽約,共助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培養。“智能+學院”首次公布了“一個平臺、一套體系、一批師資、一批基地、一個品牌”人才培養計劃,并與來自“產、學、研、用、媒”的23家單位,20位簽約代表在線同步簽約,共同助力產業復合型人才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