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樂視、暴風、微鯨、小米們掀起的互聯網電視陣營,到華為、榮耀主導的智慧屏陣營,過去的幾年間中國彩電產業正在步入一輪快速的變革期,唯一不變的則是海信、索尼們在彩電產業的主角位置。 越是競爭激烈的戰場,越容易吸引更多的入局者參與其中。在家電行業,電視市場就是典型的代表。即便這個市場壓力越來越大,依然阻擋不了新來者加入,來搶奪這塊日益不見增長的市場蛋糕。 當前彩電市場的產品技術之爭,主要集中在兩個陣營:一個是傳統的液晶陣營,包括新出來的量子點技術;另一個是全新的OLED和激光陣營,被譽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同時在產品技術陣營之外,還出現了企業屬性陣營,以海信、索尼為代表的傳統領軍者陣營,以小米、一加、OPPO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企業陣營,還有華為、榮耀代表的科技企業陣營。 為什么小米、華為等企業會熱衷于加入"烽火連天"的電視市場呢?在現有條件下,相比其他家電,電視是最有可能成為智能家居"中樞系統"的產品。掌握了"小屏"主動權的手機品牌,再獲得"大屏"主導權后,將實現雙屏聯動互通,在IoT戰局上占到先機。這也意味著,電視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每一個點的市場份額都需要真刀真槍的拼殺。 這兩年來,智慧屏競爭激烈的戰場,讓人不禁再度將目光聚焦到過去五六年互聯網電視陣營上。從2013年樂視推出第一代電視X60開啟互聯網電視元年,再到之后各品牌紛紛入局,形成幾十個玩家的大混戰,互聯網電視陣營仿佛正在進行一場殘酷的"吃雞"游戲,面對的不止是對手,還有不斷縮小的空間。 最終,賈躍亭時代的樂視失敗了,暴風TV、看尚、微鯨、17TV等也都相繼陣亡,小米成為唯一有資格參與到彩電大佬競爭格局中的企業。但是,小米電視的成功,不是產品本身,而更多依賴的是性價比,至于音畫質技術、液晶和OLED面板、加工制造、售后服務等與"前輩們"相比短板明顯。 隨著上一波玩家退場,新的一輪實力玩家開始入局。華為、榮耀智慧屏一登場就掀起了軒然大波,驚動的不僅是小米等互聯網電視,也影響了彩電大佬們。顯然,華為的入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找到了自己最擅長也最容易撬動整個彩電市場的一個突破口,挑起一場智能電視全面進化的"智慧大屏"革命。 從目前來看,傳統彩電企業紛紛加入智慧屏戰場,如創維、TCL、長虹等;手機廠商們也沒有停下跨界的步伐,OPPO、一加等參與者越來越多;而華為榮耀智慧屏的概念將繼續推高。再加上彩電市場大尺寸、5G、8K等產品精彩紛呈,未來的彩電市場跨界加速,智慧屏戰事更加緊張,新一輪比拼將從智慧屏擴展到智慧生活場景。 有人暢想,將來整個中國彩電市場的格局將會再次生變,但智慧屏企業們能否避免不走互聯網電視企業的老路子,開創行業的新格局。這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