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馬云最早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屬于自己的“新零售”發展之路。 雖然各家對新零售的理解和實踐不盡相同,但其中最主要的共通點,就是新零售的本質是數字化、全渠道、靈活供應鏈三者的融合,最終目的是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提升效率。 近幾年來,到家場景成為新零售全渠道發展背景下的關鍵一環,而火鍋燒烤食材這一細分賽道,更是一騎絕塵,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注目。 1、“到家消費”成萬億市場新風口 國家公開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餐飲業實現收入42,716億元,正式邁入4萬億時代。與此同時,美團點評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2018年外賣市場規模突破4600億元,占當年餐飲收入首次突破10。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近50倍。 作為餐飲行業細分品類中的翹楚,火鍋市場一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 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2018年,外賣業務就占據火鍋行業5.7的市場份額。同時,其增長速度遠高于其他模塊。 這一變化同樣體現了新零售時代正在發生的改變。人-貨-場的關系被重新解構,根本原因是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如何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對于商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2017年,國內首個火鍋燒烤食材連鎖便利超市鍋圈食匯成立,截至2020年10月底,鍋圈食匯宣布全國門店突破5000家,覆蓋15個省、3個直轄市、200個地市、以及1000個縣城,服務超1.3億家庭。 不僅擴張速度迅猛,資本對其關注度也極為火熱。僅在今年上半年,鍋圈食匯就宣布完成了兩輪融資。2月24日,鍋圈完成由IDG資本領投,嘉御基金、不惑創投跟投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相隔5個月左右,7月30日,“鍋圈食匯”宣布完成由IDG資本領投,嘉御基金、不惑創投跟投的6000萬美元C輪融資。 在此之前,鍋圈已于2019年8月獲得不惑創投4500萬元人民幣A輪投資,2019年10月獲三全食品5000萬元人民幣A+輪投資。不到一年時間,鍋圈食匯融資金額累計超過10億元。 為什么資本和市場如此看好鍋圈食匯這一“新興物種”呢? 可以說,在新零售這條賽道上,鍋圈食匯至少創造了三個“新”方向。 第一,是新的市場。與傳統火鍋和餐飲市場集中于一二線城市不同,鍋圈食匯下沉態勢明顯。不同于一二線城市的激烈競爭,三四線城市餐飲營收增速明顯優于一二線城市,隨著地方商業水平的逐步提升,擁有10億人口之巨的下沉市場,必將能更好地挖掘餐飲市場新的消費增長潛力。 ![]() 第二,是新的服務模式。不同于傳統火鍋市場的“到店消費”,鍋圈食匯為消費者提供了“到家消費”這個選項。在疫情尚未全面停息的當下,更多人傾向于在家里享受火鍋的美味。 第三,是新的消費人群。隨著80、90后人群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可能越來越宅,越來越懶,但同時也越來越愛表達,愛分享,追求更好的食材品質和更便捷的消費場景。特別是在當前消費降級的時間節點上,消費者更傾向于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品質食材和服務,更為注重性價比。 以互聯網銷售平臺+實體店面+超市配送模式,鍋圈打造了一條中國家庭廚房的食材供應鏈,致力于為越來越多的“宅、急、忙、懶、老”人群提供家庭生活便利。 相比傳統的菜市場和大型商超,鍋圈提供給了消費者更為多樣和品質化的服務,近日官宣岳云鵬為代言人,更是其打開品牌知名度的又一重保證。 2、鍋圈如何憑實力圈粉 憑借實力俘獲一眾消費者的背后,鍋圈食匯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在2019年初,尼爾森Nielsen發布的一份中國消費趨勢指數報告顯示:在消費意愿方面,90后消費意愿為63點,高于其他年齡段。 這意味著,喊了許久的“90后成為主力消費群體”,終于從趨勢變為了現實。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不再只追求吃的“飽”,而是更為在乎吃的好,吃的性價比高。 鍋圈食匯正是憑借自己的“硬”實力做到了這一點。 新零售賽道的三大要素,數字化、全渠道和供應鏈,鍋圈樣樣皆備。 2019年6月,鍋圈食匯建立了一個集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技術開發于一體的云信息中心平臺。這個平臺對食材供應鏈各個流通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進行改造升級,全面提升了供應鏈綜合管控力。通過開發智能BI系統,鍋圈食匯能夠得到對所有門店線下線上的大數據報表,獲知每家門店的實時數據、會員消費占比、用戶購買行為等,實現精準營銷。 不只是線下門店擴張,在線上,鍋圈同樣布點了自營小程序,餓了么,美團到家,口碑,大眾點評等多個渠道,保證服務范圍內全渠道覆蓋。 供應鏈同樣是鍋圈有別于其他家的一道護城河。 鍋圈供應鏈通過7年的火鍋食材供應,相對完善了供應鏈從源頭到終端的所有基礎設施建設,在食材原料成本年年自然增長的情況下,在疫情期間食材供應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保持不漲價,并且實現公司盈利。優質低價、高供應鏈效率已經成為鍋圈的核心壁壘之一。 可以想象,在征服消費者的胃背后這件簡單的事背后,鍋圈食匯縝密而又強大的新零售實力并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