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文 大渡口區建勝鎮供圖 “建勝168”——建勝,即大渡口區建勝鎮;“168”諧音“一路幫”。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個以數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務組織,第一時間投身疫情防控的一線,秉持“一路幫助你我他”的服務理念,發揮所長,為防疫工作貢獻力量。 “醫療168” 婆媳同為志愿者奮戰一線 “醫療168”志愿者們的身影總是無處不在:樓棟、家禽圈舍,甚至垃圾桶旁。 為確保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醫療168”志愿者們承擔著提供醫療物資、進行衛生消殺、健康咨詢、心理疏導等繁雜工作。 其實,“醫療168”并非是因疫情而臨時命名的項目。“建勝鎮168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5年,目前注冊志愿者數達到了4000余人,涵蓋轄區內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區。”168服務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醫療168’是服務隊建立以來的常規志愿服務項目,本身就具有一定服務基礎。疫情期間,通過線上+線下的招募形式,155名‘新鮮血液’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 建勝鎮回龍橋社區的志愿者李曉玲、馬黎麗兩人是婆媳,也同為“醫療168”志愿者。 疫情期間,馬黎麗扛起了醫護人員的責任,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第一線。婆婆李曉玲則盡自己所能,為小區人員量體溫,監測大家的健康情況。婆媳倆在工作時常為對方加油打氣,志愿者這份工作兩人也是互相支持。 李曉玲告訴記者,在家待著無所事事是一天,能貢獻點小小的力量也是一天,相比之下,她“老當益壯”,更愿意選擇后者。 進行消毒 “愛心168” 送口罩、送物資傳遞溫暖 從普通居民、社區工作者,到工人白領、私企老板,他們年齡不一,身份不同,但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愛心168”,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把愛心送到了需要的地方。 “張老師,這么晚還不睡?目前您感覺怎么樣?有什么困難?”“挺好的,就是白天瞌睡睡多了,晚上睡不太著。”志愿者正用微信和隔離居民張其(化名)聊天,除了關心他的生活情況,送物資上門也成為了常見的志愿者項目。 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隔離家庭、低保戶、殘疾人士、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人群都是“愛心”志愿者的關注對象,志愿者主動給他們送蔬菜、送口罩、送酒精,也送去了溫暖。 作為“建勝168”的一名志愿者,轄區金朋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女士在疫情期間主動向建勝鎮人民政府捐贈2000只口罩。在吳女士看來,送口罩是一件她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她義不容辭,“政府不少工作人員奮戰在抗疫第一線,護佑我們百姓的平安健康。在得知口罩是緊缺物資后,我就送來了。” 為居民送去口罩 “農耕168” 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疫情期間,不能出去賣菜,菜商也進不來。看著地里長勢正旺的新鮮蔬菜,建勝鎮四民村菜農羅遠國很著急。得知情況后,“建勝168服務隊”展開了行動,發動倡議書,號召愛心人士參與并關注各村農產品滯銷問題,他們用行動維護著菜農切身利益。 鎮里的工作人員和食堂成了第一批買家。“食堂每天在供應伙食,疫情期間,菜農的蔬菜成了食堂的固定菜源。”鎮農服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每3-4天集中采購一次蔬菜,蔬菜價目表隨時在微信群里更新。匯總完大家的需求量后,會開展持續購買,確保村民的菜有銷路。” 與此同時,單位的工作人員以科室為單位,也進行了統一訂購。“村民給單位送菜的時候,我們把自家的菜也買了。”這種方式讓工作人員覺得挺滿意,“反正菜總歸要買,村民的菜菜價很實惠、分量足,種類也有20多種,不接觸的購菜方式讓人很放心。” 上門送菜 看著自家地里的菜終于不愁賣,四民村菜農劉瓊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多虧了政府牽頭幫忙找銷售渠道,如果找不到人買的話,菜只有爛在地里,損失肯定很大。”目前,在鎮政府和“168服務隊”的幫助下,20多位村民已賣出各種菜類兩千余斤。 記者了解到,為幫助更多的菜農,未來服務隊還將尋找超市等銷售渠道,好讓菜農在疫情期間確保收入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