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易道起名網研究數據表明:今年的一年級新生入學,“2010后”隆重登場。杭州14所小學4000多人的新生名冊,找到了一大堆“yuhan(雨涵)”“zihan(子涵)”。據統計,“10后”名字中,最易重名的四個: 男孩:浩然、子軒、雨澤、宇軒;女孩:梓涵、子涵、雨涵、欣怡。 易道網研究數據表明,國人姓名中的“重名”現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完全可以說是“代代有之”的普遍現象。如據此前新華網盤點,在“中國重名最多的姓名TOP30”中,排名第一的“張偉”竟接近30萬人。而在新一代“00后”“10后”的姓名中,“子涵”式“新重名”情況同樣也相當普遍,如全國共有12190個王子涵,10032個張子涵,6826個李子涵。 ![]() “重名”現象的普遍存在,無論是對個人來說,還是社會管理角度,顯然都不是什么好事,都會帶來諸多不便、麻煩。因為一旦遭遇“重名”,不僅會讓自己的姓名顯得不再那么“獨特”“個性”,更會導致公民姓名原本應具有的最基本“區別、辨識”功能大大弱化——老師在走廊里喊一聲“子涵”,竟然有三個孩子回頭。 無論此前“70后、80后”身上的“舊重名”,還是近年來“00后、10后”們取名過程中的“新重名”,這些看似具有十分鮮明時代特征的“重名”現象,之所以會頻繁出現,其背后所奉行的實際上都是一種高度“跟風化”“一窩蜂”式的取名規律——取名所頻繁選用的均是數量十分有限、顯得非常“時尚”“時髦”的寥寥一二十個漢字。這誠如媒體報道到,“2010后”名字中最常見的字,女孩愛用“涵、梓、怡、子、萱、欣、可、佳、夢、棋”,男孩多為“軒、浩、子、宇、然、博、文、涵、皓、昊”,很大一部分名字,都是這些字的各種排列組合。三四十歲年齡段的男性名字含“偉、鵬、峰、磊”,女性名字含“娜、慧、瑩”的特別多。 因此,要想有效減少“新重名”現象,關鍵還在于,應盡可能避免這種簡單盲目的“跟風”取名方式,擴大豐富取名用字的范圍以及組合思路。根據易道起名網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最新發布的《規范漢字表》,收錄規范漢字多達8000多個。這意味著,即使剔除那些不適合取名的漢字,可供取名選擇漢字范圍,實際上仍是非常廣闊可觀的。據專家介紹,傳統的十三經不重復的字不到6000個,而《全宋詩》所使用的漢字更只有4520個。這種背景下,上述有限的漢字組合,已經足夠寫出我們民族的傳統經典和大量美妙的詩歌,規模容量更大的規范漢字表顯然沒道理不夠取名之用——在確保取名個性化的同時,又能盡可能地避免“重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