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9月19日),“公益健康助力鄉村振興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它是首次在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國際)論壇召開下的主題論壇,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國際)論壇在上午啟動了開幕式,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企業家等800多位嘉賓出席了會議。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為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國際)論壇宣布開幕。 受邀出席本次活動的有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孫永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朱高峰,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文普,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原文化部副部長常克仁,原建設部副部長鄒玉川,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郜風濤,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佳洱,中國工程院院士、亞太消化聯合會理事長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金燦榮,中國駐德國首任大使盧秋田,中國科學家論壇主席、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院長、中國未來研究會企業家分會會長陳貴,中管院創新所副所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陳瓊,《發現》雜志社總編輯張延岐等領導專家出席了開幕式。 本屆大會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 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發現》雜志社聯合主辦。 中國科學家論壇秘書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執行院長、北京碼頭智庫總裁欒紅燕,央視主持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副院長楊晉共同主持了開幕式。 中國科學家論壇主席、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院長、中國未來研究會企業家分會會長陳貴在致辭中提到,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深入學習領導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召開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國際)論壇,這是中國科學家論壇舉辦近20年以來,首次將視角延伸到自立自強與國際合作方向,除了聚焦我國科技創新最新趨勢、成果之外,還重視科技國際合作,從全球的視野關注科技創新。 陳貴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新結構,再造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強化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力的作用、肯定中小科技企業科技帶頭人的社會地位,創新的源泉關鍵在于一流人才的聚合和培養。今年,幾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對“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這就是會議期間還特別舉辦中國“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創新大會和第五屆中國首席科學家論壇的目的之所在。 在科學家(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洪鐸,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韓中地域經濟協會會長李相基、美國蒙茅斯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羅伯茨分別作了致辭和視頻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亞太消化聯合會理事長樊代明作了題為《整合醫學從知識到知識論》的主題報告。在首席科學家論壇上,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未來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分別作了專題報告。中管院創新所副所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陳瓊也作了致詞和題為“科技賦能,深耕創新”的主旨演講。 在上午開幕式中,中國科學家論壇組委會聯合中管院創新所副所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及美麗魔方集團共同啟動了“公益健康助力鄉村振興工程”! 下午正式開啟了首屆“公益健康助力鄉村振興論壇”,首先由中管院創新所副所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陳瓊作為大會主席代表組委會進行了歡迎致辭,受邀出席論壇的有原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李玉榮,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文職少將馬子躍,,著名軍旅詩人、詞作家、劇作家李成福、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中管院創新所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傳統文化研究負責人李遠奇,教育部國家《藝術》教材編委、中國音樂家協會柯達伊音樂教學專業委員會深圳分會秘書長葉維佳等專家、學者等,從不同角度就“公益健康助力鄉村振興”進行了主題發言并與來自全國各地300多位專家、企業家共同進行了深入探討。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金毅進行了主持。 在論壇中,李玉榮副書記首先就中國農業、農村現狀,中共中央、國務院近年來針對農業、農村問題出臺的各項政策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她強調,在黨中央、國務院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的歷史背景下召開這樣以公益健康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論壇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看到諸多音樂家、教育家、文化學者、企業家也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之中,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馬子躍將軍作了題為《公益藝術與未來》的演講,他分析了藝術下鄉和鄉村振興之間的重要關系,并結合自身經驗,介紹了音樂對其人生和命運產生的巨大影響,肯定了公益藝術中國行活動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推動作用。 中管院創新所副所長、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陳瓊在會上做了“公益健康助力鄉村振興”主旨演講,她指出,“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是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領導多次強調,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培育文明鄉風,建設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鄉村。 領導強調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不僅需要重視物質文明振興,還需要重視精神文明振興。文化藝術振興是鄉村振興之魂,如何通過文化藝術振興幫助老百姓發現身邊之美、家園之美、歷史之美、未來之美,不僅讓文化藝術融入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中,更要讓老百姓主動融入并參與到文化藝術振興中,并通過引導他們挖掘自身的文化藝術,發現自身之美、鄉村之美,構建鄉村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多元化、深入化建設和發展。 公益健康的推動和發展是鄉村精神文明振興中不可缺失的部分,通過公益行動,對鄉村振興幫扶工作產生帶動和示范性的影響,能夠更好的吸引、團結、組織更多的主體參與鄉村振興;通過公益健康行、公益藝術行等活動也能一定程度上彌補兒女和父母角色的缺位,一方面滿足留守老人精神、物質和贍養需求,促進老年人健康養老;另一方面得以承擔陪伴、關愛、引導、保護、教育兒女的責任,保證其身心健康成長。 特別是通過公益藝術行活動,能更好的幫助和滿足鄉村兒童的藝術渴望和需求,讓鄉村兒童有機會得到更多的藝術熏陶,能夠增加對藝術的愛好,增強科學創新思維,享受美好幸福生活;能夠挖掘和培養更多藝術和科技人才,讓鄉村人力價值能量實現最大釋放;同時,通過公益活動的實施,更能讓孩子們感知社會的溫暖,樹立更完美、更健全的人格,能夠更好的培養其責任、擔當、奉獻和感恩的精神。” 李成福詞作家的“鄉村孩子的音樂夢想”、李遠奇教授的“傳統文化與鄉村振興”、葉維佳老師的“星星樂團的成長”等分別從藝術教育實踐、如何改變人生、傳統文化和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同與會嘉賓做了精彩分享。 論壇中,中管院創新所聯合深圳美麗魔方健康投資集團還舉行了“鄉村振興,公益藝術中國行”活動啟動儀式。 據悉,美麗魔方集團將準備1000萬現金及物質用于今后的鄉村振興公益健康活動的中,其中將在全國開展藝術幫扶,不僅會捐給孩子們口風琴等樂器、組織藝術老師及有藝術才華的社會義工們去幫助鄉村民眾及孩子們藝術成長,因為藝術是思維的源泉,通過藝術的熏陶不僅可以助力鄉村發展,還能為國家的未來培養出更多的藝術人才及科技創新思維人才。 為表彰中管院創新所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深圳美麗魔方健康投資集團創始人陳瓊為推動中國科技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論壇組委會為深圳美麗魔方健康投資集團和陳瓊女士頒發了多個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