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vmarket帶你看原油的前世今生(一)》中,我們回顧了1999年以前的原油發展歷程,那么接下來就跟隨ivmarkets小編一起來看看1999~2014年原油坎坷的“發家史”吧。 發展動力真十足,喜提歷史最高價 1999年至2008年7月 受亞洲金融危機、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適宜增產所累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但其終于在1999年3月開始反彈并陸續占領高地,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時達到37.81美元/桶,短短18個月漲幅達3倍之多,創“海灣戰爭”以來的油價新高。 其后,自2003年起油價更是一路持續高漲并于2008年7月喜提近15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價。這一期間力挺油價上漲的因素頗多:美國、亞洲及其它新興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引起的石油需求量大增;同時期內其它政治事件如2003年3月英美聯軍攻打伊拉克,致作為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的伊拉克產油量幾近于零、美國及其它OECD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很低以及美元兌其它主要貨幣貶值等;此外據商業周刊報導(2008-06-27),對于2008年以前油價的上漲,一些評論家認為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期貨市場的投機心理。 金融危機棒打油價,暴跌后歸于高位震蕩 2008年7月后至2014年 可惜好景不長,油價自攀升至歷史最高點之后,便被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機逼退,主要經濟體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石油需求大幅減少,最終導致石油產量嚴重過剩油價下跌:2008年12月23日,WTI油價銳減至30.28美金,為2007年至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 金融危機之后,油價得以喘息并發起反攻:2009年3月,國際油價開始止跌回升,2011年以來,利比亞戰爭、埃及暴力沖突升級,加之敘利亞國內局勢愈演愈烈等地緣政治因素進一步推高油價,但在供需基本面總體寬松的大形勢下,國際油價上升動力明顯減弱。之后的三年半,油價多維持在每桶90-120美元這一范圍。 急速上升卻迎金融危機當頭一棒,跌后反攻歸于高位震蕩,這就是1999年至2014年原油的發展軌跡啦。下一篇我們將走近2014年至2019年的原油,ivmarkets邀您持續關注哦~ (*文內數據均以網絡資料為依據匯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