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相比于雕塑,更貼近工藝本身。“塑”是從無到有的創造,然后依托于技巧進行呈現表達,或許也可以理解為“塑”的創造,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思考;而對于玉雕而言,這個過程是由自然造化完成的,手藝人的發心便是將自然造化與人文喜好加以中和。 林梓龍認為玉雕工藝的理念得以加深,在于匠人、工具與玉材的不斷磨合中,這種以手抵心的反饋,也使得玉雕作品由簡單的擬態寓意,走向參差多態藝術思考。傳統與創新,工藝與理念在玉雕領域不應該是對立的,創新需要傳統的積淀,而傳統的極致也必然萌發新的生力,師心匠手,汝玉乃成! 作者介紹 林梓龍 林梓龍,男,師從林建洪大師,2015年創建梓龍工作室,現任四會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擅長設計雕刻山水,人物系列,大以意境為主,以刀當筆玉作畫深、中浮雕,深遠的淺浮雕,平遠的薄浮雕,這樣的工藝應用讓玉雕作品樣式,在玉牌上“保留平面美的同時,又取得所希望的深度美”,玉雕作品的創作可謂肆意發揮、游刃有余而又萬變不離其宗。 作品品鑒 林梓龍作品《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是橫跨天際線形成的光學現象,常出現在天海、云水之間。 散而成氣,聚而成形,海市蜃樓產生的亭宇樓臺,蒼松怪石,千姿百態,瞬息而變,給人一種如臨飄渺仙境之感。 林梓龍的作品《海市蜃樓》傳遞出了一種簡潔、清靜的氣韻,這種氣韻或許是玉雕師對遠離塵器、回歸自然的一種美好祈愿吧。 林梓龍作品《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一抹白肉,恰似滔滔江水,青山如黛,獨得崇峻之姿。一葉扁舟,飄然渡江,不知是游子的歸舟,亦或是奔赴遠方的美好。雕工大氣,靈韻自然。 林梓龍作品《美人魚》 作品隨型雕刻,線條流暢而凝膩,玉雕師對于人物刻畫細致巧妙,雕刻線條輕細柔媚,人物比例勻稱協調,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美麗的女人,長發飄逸,手指修長,冰肌瑩徹,肌膚豐腴柔滑,姿態嫵媚動人;海水波浪輕輕蕩漾,輕吻著美人魚的嬌軀、發絲;美人魚與碧波共漂游,美得不染一絲煙火,傳達出柔和、恬靜、自由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