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成功的大型肉制品集團,比如金鑼,往往采用以生鮮肉和肉類熟食加工品為核心業務,以生豬飼養為上游,以品牌專賣或渠道銷售為下游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那么該模式具備哪些優勢?與未來肉制品的發展趨勢有沒有必然聯系呢? 中國大型肉類全產業鏈企業多數都有肉聯廠基因,基于這個基本面向上可以延伸為牲畜飼養,離核心產業的最上端屠宰加工只有一步的距離;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銷售業務,也是原有業務最上端的加強和改進。而倉儲、物流和進出口之類的業務,本來就是核心業務的一部分,至于熟肉制品可以視為是優質資源的放大。這就使得大型肉制品企業的所有業務,都與核心業務關聯性非常強,在人才儲備和管理模式方面,都能做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以國內肉制品行業領軍品牌金鑼為例,在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和質量管控方面都做到了準確而有前瞻性。后端的農業產業化上,推出了創新的“全生態產業鏈”,構建了一條從豬種、生態育養、安全加工到冷鏈物流的全生態產業鏈;前端的渠道建設上,通過全網控制、全國覆蓋的模式完成了全國范圍內銷售力的布局;同時也將質量管控融入其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源頭把控、生產監控,到終端規范、產品追溯,全方位實現質量管控。 包括金鑼在內的全產業鏈肉類企業之所以能夠發展的迅速且順利,原因還在于養殖、屠宰、加工等每個環節都能產生規模優勢。眾所周知肉制品行業是一個極度依賴規模效益的行業。因為整個肉制品行業的鏈條上,對人力的依賴都有很強的邊際遞減效應。一個人能養十頭豬,而十個人能養一千頭豬,一百個人能養十萬頭豬,規模的遞增必然帶來人力資源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下降。金鑼“全生態產業鏈”內夯成本優勢外擴市場份額的做法,一下子就與競爭對手拉開了差距。 由此可見:以金鑼為代表的大型肉制品加工企業,堅守核心業務,充分發揮自身基礎產業優勢,同時圍繞主業加工向上下游延伸,走出的這條“資源型起步、鏈條式延伸、循環式發展”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才是未來擁抱主流市場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