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和不懈追求 24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9:生活質量現代化研究》。《報告》首次完成2000~2016年世界生活質量評價,根據《報告》,2016年中國生活質量指數在世界131個國家中排第54位。 中國啥水平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生活質量是一個高度綜合的概念,目前沒有統一定義和評價方法。 《報告》在系統分析個人生活質量、公共生活質量、生活環境質量及生活滿意度4個方面的152個指標的基礎上,選擇現實生活指數和生活滿意度兩個領域,用來反映和評價生活質量,構建生活質量指數。 根據生活質量指數分組,2016年在131個國家中,挪威等25個國家屬于生活質量發達國家, 意大利等27個國家屬于生活質量中等發達國家, 哥倫比亞等28個國家屬于生活質量初等發達國家, 肯尼亞等51個國家屬于生活質量欠發達國家。 ????????2016年中國生活質量達到初等發達水平,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間位置。? 2016年在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131個國家中,生活質量指數排名世界前10位的國家依次是:挪威、瑞典、芬蘭、新西蘭、澳大利亞、丹麥、加拿大、英國、愛爾蘭、德國。 美國排第13位,法國排第16位,中國排第54位。 變化有哪些 《報告》歸納出中國生活質量的10個發展趨勢。 1.在個人生活質量方面 一是人均蛋白質供應量提高。1970年人均蛋白質供應量為46.2克/天,2013年達到98克/天,40多年里翻了一番多。 二是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增加。1970年平均預期壽命為59.1歲,2016年增加到76.3歲,提高了17.2歲。 三是人均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增加。在1990~2015年期間,人均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增加約2000美元,年均增長率約8%。 四是私人汽車普及率提高。2000年汽車普及率為每千人7輛,2015年增加到每千人99輛,年均增長率約19%。 2.在公共生活質量方面 一是人均國民收入明顯增加。1990年人均國民收入為330美元,2016年達到8250美元,20多年里增加了20多倍。 二是大學入學率顯著提高。1980年大學入學率為1.1%,2016年達到48.4%,30多年提高了47.3個百分點。 三是互聯網普及率明顯提高。2000年互聯網普及率為1.8%,2016年達到53.2%,提高了51.4個百分點。 3.在生活環境質量方面 一是安全飲用水普及率提高。1990年安全飲用水普及率為66.9%,2015年達到95.5%。 二是醫生比例增加。在1970~2015年期間,千人醫生數年均增長率約3.3%,2015年達到3.6人/千人。 三是城市空氣質量出現拐點,近年來PM2.5年均濃度下降,空氣質量開始改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經濟如何是關鍵 《報告》發現,20世紀以來,世界生活質量變化是相對連續、有規律可循的,在涉及個人生活、公共生活、生活環境和生活滿意度4個方面的150多個指標中,大約63%的生活質量指標與國家經濟水平相關 。 生活質量現代化的國別差異、指標差異和時代差異非常明顯。 《報告》參照聯合國《個人消費支出分類標準》研究發現,在1995~2016年期間,歐盟平均個人消費支出在基本生活方面(衣食住行)仍約占60%,但呈下降趨勢;其中,居住和家居支出約占個人消費的30%,交通支出約占13%,食品支出約占12%。 根據2010年世界銀行關于92個發展中國家的消費統計數據,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生活支出約占個人總消費支出的72%。 生活質量的提高,既要改善物質生活,也要豐富精神生活。 美好生活咋開啟 針對現狀,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建議,研制和實施《國家生活質量議程》,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滿意度,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該建議的總體目標是,力爭用30年時間(2020~2050),生活滿意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建成健康長壽、環境優美、生活美好、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國家和美好社會。 同時,個人生活質量、公共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質量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全國人民基本享有發達國家的生活質量。 該建議包括一些具體舉措。例如,借鑒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建立國家生活質量體系;根據需要和國情,建立國家生活質量治理體系;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國家生活質量監測體系等。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9》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和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完成的第18份年度報告,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