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三次理事擴大會議暨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行,中海油服科研項目“海洋地震勘探拖纜成套裝備自主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獲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海油服斬獲該獎項,是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對自主拖纜成套技術裝備“海經”系統的重要肯定,展現了中海油服在海洋物探技術領域的重要突破和創新實力。
據了解,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一級學會,1947年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由從事地球物理科學研究、教學、生產、管理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學術性、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獎是經由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授權,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主辦,面向我國地球物理行業的科技進步最高獎 ,每年評獎1次,一等獎僅有2項。 中海油服自主研發的“海經”系統由拖纜采集系統、震源控制系統、綜合導航系統以及拖纜控制與定位等多種復雜的水上和水下設備組成,能夠完成震源激發、過程監測、數據接收、實時定位以及水下設備控制等海上油氣地震勘探數據采集的全過程,能夠進行高精度的海底地質結構探測,為油氣藏鉆探提供依據,是構建完整海洋油氣勘探裝備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海油服“海經”系統科研團隊,經歷技術研發、海上實驗、生產制造等多個環節,克服重重困難,攻克3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成功設計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地震勘探拖纜成套裝備,建立了完整的產業化制造體系,形成了具備研發、制造、服務的全產業鏈能力。自2022年9月以來,“海經”系統經歷了從常規地震采集,到高密度連續采集再到高覆蓋滾動采集等多種作業方式,已實現產業化生產與應用。2023年,“海經”系統在珠江口盆地鶴山某凹陷地帶開展超深水三維地震勘探作業,刷新了我國海洋三維地震勘探作業最大水深紀錄,并測繪了我國首張三千米深水地質勘探圖。2024年,“海經”系統在印度尼西亞完成首次海外地震勘探技術服務作業,獲得海外市場的認可。 該獎項的獲得,標志著“海經”系統成功獲得地球物理行業的高度認可,也是對研發團隊多年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的肯定。展現了中海油服在海洋勘探裝備領域的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力,將鼓舞更多科研工作者繼續在海洋科技領域探索創新。李汶軒 賈克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