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夷陵山脈山脊相連,峰高谷深,正在修建的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簡稱“宜興鐵路”)從群山萬壑中穿過。 全長108.5公里的宜萬鐵路聯絡線,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項目,也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工程。項目建成后,將與鄭萬鐵路萬州至興山段共同形成川渝地區東向高鐵新通道,徹底解決現有宜萬鐵路慢速短板,大幅縮短鐵路運行時間。 中鐵一局八公司所在分部承建了其中6.32公里的施工任務,主要工程量包括隧道4.5座、橋梁7座、路基2段、越行站1處,其中板倉河大橋、下堡坪特大橋屬重難點工程。 無人機航測地形 供圖 中鐵一局 為順利完成任務,中鐵一局建設者用無人機航測采集數據,測量人員用繩索和鐮刀開路勘察線路,利用BIM技術搭建模型,共修建了60余公里的施工便道,其中有50是在陡坡和峭壁上新開出來的。“剛進場的時候,通過奧維地圖也只能搜到大體位置。對于生長在北方平原的我們,除了感嘆自然環境優美外,更多的是望山興嘆,不知從哪里‘開口’。”項目總工程師楊學成介紹說。 項目橋梁工程繁多,大多數墩臺位于V型或U型陡峭溝谷處,自然坡度在45至70度間,溝深谷陡、場地狹小,墩身混凝土養護是個難題。項目部結合現場施工特點,研究采用高壓水泵抽水噴淋養護,通過在模板頂口及底口預留噴淋管道,使水流通過管道花灑進行養護,不僅使混凝土表面養護均勻,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員的勞動強度。 山區鐵路建設橋隧比例大,下堡坪特大橋共49個橋墩,平均高度50多米。因場地限制,結合安全管控的考慮,項目部確定采用“整體下放式拆除”工藝進行施工,以確保機械、人力投入成本更低,作業安全也能得到有效保證。 隧道全斷面3D掃描 供圖 中鐵一局 項目部正在搶建的板倉河大橋全長312.56米,3號墩從地面到梁頂有115米高,乘坐電梯需要5分鐘才能登頂,2號墩與4號墩的直線距離雖僅有220米,但想要過去卻要繞行近5公里。面對復雜的自然環境和高難度的施工任務,項目部運用“智能監測系統”進行全天候監控,并利用監測數據快速預警分析,確保百米高空中的施工安全。 大體積高墩自動噴淋系統 供圖 中鐵一局 新的工藝工法在宜興鐵路項目多處實際運用,為深山高鐵路施工帶來更多便捷。2022年,中鐵一局八公司所在的分部完成3項QC成果申報并獲獎,同時還申請了7項專利,其中1項已完成授權并納入中鐵一局集團推廣項目,另外6項也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進入審核階段。(文 魯鵬博 鄒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