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斌、鄧劍華和殷俊杰都是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高職一年級學生,三人在中職時期就一同學習軟件信息與服務專業,進入職高后依舊保持著親密的同窗關系。談及未來規劃,三個人雖然各有打算,卻不約而同地鎖定了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電商:18歲的曹文斌,夢想是通過電商為自家飼養的家禽打開銷路;同樣是開網店,19歲的鄧劍華和殷俊杰則另有方向,他倆一個遵義習水人和一個貴陽人,都期待著能夠用電商帶貨的方式,把家鄉的土特產推向全國,這當中就包括了“習水麻羊”——盡管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志產品,在知名度上卻遠遠不及其他同類特產。 在中國,有大約600萬中職在校生,這些學生在畢業后,有的會奔赴制造業,成為助推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星星之火”;有的則會選擇服務行業,以自身的專業技能搏出一片新天地。相較于這些中職畢業生,曹文斌、鄧劍華和殷俊杰的選擇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在中職畢業后,依舊有意愿和機會進入到高職學習,并有望以數字技術和技能立身,未來有機會加入智能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也有極大可能在互聯網上參與創業或就業。 越來越多像曹文斌、鄧劍華和殷俊杰這樣的職高學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視窗”——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贏未來計劃”的指導下,一個叫做“數字技能賦能”的項目,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了他們的學習觀和職業觀,也同時為他們今后的職業發展與人生規劃提供了新思路。2021年 1 月,微軟宣布在中國啟動“數字技能賦能”項目,攜手多家公益組織、企業及培訓機構,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助力50萬面對數字化轉型和職場轉型挑戰的青年學生和求職者,為他們提供就業所需的數字技能培訓。 打開學生的數字視窗,讓人人都有“出彩”機會。“數字技能賦能”項目正在源源不斷地為中職和高職學生“賦能”,予力他們成就屬于自己的不凡。 三位學生的經歷,折射數字時代的改變 三位參與“數字技能賦能”項目學生的合影從左到右:殷俊杰、曹文斌、鄧劍華 2020年,與很多中職學生一樣,曹文斌、鄧劍華和殷俊杰對“數字化轉型”開始有了逐漸清晰的感受——從傳統信息技術,到以電子商務和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并且進一步影響到了他們在職高專業上的選擇。幸運的是,身處貴州貴陽的他們,趕上了新技術時代的“頭浪”——自2015年開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扎根貴陽,標志著貴州成為國家級的大數據戰略基地。伴隨著“數字技能賦能”項目,更是讓這些職高學生幸運地搭上了轉型升級的“頭班車”。 2020年,曹文斌、鄧劍華和殷俊杰在“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支持下,參與到武漢聯想智能制造工廠的實習。也恰恰是在這里,鄧劍華和殷俊杰迎來了有著特殊意義的“成人禮”——走出學校,進入實際工作場景。在武漢聯想平板電腦制造車間里,三人各有分工。曹文斌的崗位是“鎖附”,即手工將螺絲固定到平板電腦上;鄧劍華的崗位是平板測試,即對內存卡、屏幕和按鍵等進行測試;殷俊杰則主要負責平板電腦的外觀檢查。實習期間,最讓三人震撼的是,越來越多的工作正在被智能制造機器取代,遍布車間的AGV智能運輸小車也已經實現高度自動化。 “進入智能制造車間之前,還覺得比較好找工作。來到這里才發現,大部分工作都被智能化和自動化了,需要專業知識才能操作這些智能機器。找工作的挑戰增加了,我意識到,必須要多學習新知識”,鄧劍華感嘆說。有著同樣想法的還有殷俊杰,他下定決心,“能再往上闖就闖一下”。曹文斌則認為,“數字技能賦能”項目中的PPT、Excel和Word以及HTML5網頁制作等課程,對他未來的“網店夢想”有很大的價值。這三人在完成“數字技能賦能”項目后,都決定繼續升入高職進修,而不是馬上步入社會??梢哉f,“數字技能賦能”項目,打開了他們數字時代的新視窗。 人人參與、人人出彩 吳永文是貴州省水利電力學校龍里校區的教學督導,同時擔任本?!摆A未來”和“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綜合素質課程教師。58歲的吳校長已近退休之年,依舊懷揣多年如一日的職教熱情,力爭事事親力親為。他表示:以前的中職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在畢業后就選擇了直接進入社會求職,而不考慮繼續升學;而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以及社會對職業教育學歷逐步提升的要求,越來越多中職學生開始選擇繼續深造和學習。 “‘數字技能賦能’項目不僅帶來了最實用的數字技術,更帶來了性格和職場技巧等綜合素質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有微軟這樣世界一流科技公司的參與,這家公司涌現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也能夠為我們的職教學生們樹立現實中的職業‘出彩’榜樣”,吳永文老師道。 吳永文老師正在為“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學生上課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于2016年啟動“中等職業教育贏未來計劃”現“贏未來:職業教育提升計劃”。從2019年開始,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贏未來計劃”項目試點范圍內,微軟與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協作者”,面向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貴州省財政學校、畢節市財貿學校以及貴州省水利電力學校,提供以就業為導向的、涵蓋多種數字技能的培訓。現在,“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能量正在通過更多合作伙伴延伸向更多職教學校和求職者。 2020年6月18日,來自貴州省財政學校、畢節市財貿學校、貴州省水利電力學校、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四所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以及協作者和微軟等項目組成員參加了線上的綜合素質能力教師培訓開班儀式。這意味著有更多的職業教育教師參與到了項目的培訓和授課之中,讓“人人參與、人人出彩”的項目精神扎實地落到了實處。 四所學校的領導和老師與協作者、微軟等項目組成員 共同參加線上綜合素質能力教師培訓開班儀式 姜興羚是貴州省財政學校的網絡技術方向課程教師,她不僅在“數字技能賦能”項目中任Word課程老師,還在該項目中擔任班主任。在姜老師看來,“數字技能賦能”項目課程總體學時不長,但實用性很高,姜興羚是網絡技術方向的課程教師,但是她對于很多Office技巧也并不十分了解。通過“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教師培訓,她掌握到不少Office技巧,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姜興羚強調,“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實操性特別強,通過教學練用而不是“滿堂灌”的方式,讓人人都能參與、都上手即用,用數字技術為每一個項目“添彩”。 姜興羚老師正在為“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學生上課 數字技能賦能,培養成長型思維 從在校教師培訓入手,從數字技能和綜合素質兩個方面對教師能力和素質進行提升;教師完成培訓后,再對其所在班級的學生進行定向授課——這種“授人以漁”的方式,進一步強化了項目可持續性和可復制性,也從側面推動了當地教育資源的提升。 珠海協作者社會工作教育推廣中心的常務統籌劉常鑫就提到了他參與推行“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初心:其所在的珠海工業園區內有生產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電子產業鏈。工業園區內很多職工都是流水線工人,他們中大多數是來自廣東周邊省市農村地區的中職學生,這讓劉常鑫對中職學生的就業、發展和終身學習有了深刻的感觸。 職業教育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職教學生也確實成為了生產制造業的主要勞動力群體。在傳統制造業時代,培養大批具備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是大機器生產時代的要求。在向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的現代生產制造中,一方面需要流水線工人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能,以輔助生產制造流程和管理;另一方面,還需要他們不斷學習新的智能制造機器和軟件技術,從而在自動化生產環境中不斷發展。劉常鑫介紹,工業園區里經常有工人自費幾千元報名計算機培訓班,而像“數字技能賦能”這樣的項目,能讓職教學生在校園中免費完成實用計算機軟件培訓,極大減輕了職教學生的經濟負擔。 微軟大中華區公益事務總監王嶺女士表示,“數字技能賦能”項目的目標是打開求職人群對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認知窗口,助力求職者掌握實用的數字技能,培養成長型思維和終生學習的習慣??萍及l展正在重塑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結構,很多需要數字技能的崗位急需人才。微軟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看到了職場正在發生的變化,深感有責任推動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賦能。 王嶺還提到,微軟的“數字技能賦能”是一個全球項目。除了中職學生外,還面向高職、殘障人士以及待業求職者等廣泛就業和待就業人群提供培訓。除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協作者,微軟“數字技能賦能”的合作還包括:與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合作,通過在線培訓云平臺結合線下授課更廣泛地覆蓋全國各地的職校學生和求職中的青年;與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合作,聚焦殘障人士就業技能提升等。圍繞“數字技能賦能”項目,微軟還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對微軟認證費用的大幅優惠等。此外,同樣在中國專注職業教育領域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施耐德電氣的“碧播計劃”BipBop,也將引入微軟的培訓課程,雙方在專業領域、平臺、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將進一步結合。 結語:“數字技能賦能”只是一個開始。數字時代的教育公平,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人生出彩、夢想成真。數字時代的教育公平,需要更多像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協作者、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聯想、施耐德電氣等多方力量的參與。未來,微軟在中國將繼續在數字技能人才培養領域加大投入,幫助多元化的人群獲得數字化成長機會。數字時代,人人參與、人人盡享、人人出彩。 關于“數字技能賦能” 微軟“數字技能賦能”項目,致力于以數字技能融入職業教育,關注新常態下多元化人才求職需求,依托自身的技術、課程資源以及平臺,攜手多家公益組織、企業及培訓機構,打造本土化的數字技能培訓項目,從多維度、多領域賦能多元化人才。微軟在今年內通過這一項目,為50萬面對數字化轉型和職場轉型挑戰的青年學生和求職者,提供就業所需的數字技能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