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5日,2020年第五屆遠程教育與學習國際會議(ICDEL)、第三屆國際教育研究與政策會議( ICERP)同期在北京舉行,同時為世界各地的參會人員提供在線會議。 作為國際性的教育研究會議,今年ICDEL&ICERP邀請專家、學者及技術人員,聚焦信息通信技術、學習科學的發展,在遠程教育與學習、教育政策研究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 清帆科技創始人兼CEO、清華大學智能教育技術創新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文鑄博士受邀發表演講,從5G網絡架構的根本性變革、“AI+教育”的核心技術與應用場景這三個方面,與世界各地的學者交流“5G+AI”未來學習空間的發展趨勢。 張文鑄博士認為未來所有的教育場景都會被5G終端覆蓋,5G+AI在智慧校園的應用,將帶來根本性的網絡架構變革。從原本的“煙囪式”建設逐漸轉變為“端-網-云-用”四個環節一體化的未來學習空間。這里所說的校園不僅局限在傳統學校,還包括虛擬的學習空間和家庭。 張文鑄博士參加線上會議 具體而言,未來所有的終端都可以通過5G CPE(客戶終端設備)或5G直連的方式,把數據上傳到MEC(移動邊緣)做智能化的計算、處理和分析,再通過公有云平臺進行數據管理和服務,最終連接家庭和學校,圍繞學生的個性化數據做一系列的教學服務。 以前學校都是在做個體建設,應用和網絡都是自我維護,但以后所有的應用和數據都可能會集中在移動邊緣云上做整體計算。另外,這種基礎設施的變革也會支持更靈活的部署,為單校區、多校區及動態部署提供更加靈活的網絡支持。 在“5G+AI+教育”的核心技術上,清帆科技與清華大學智能教育技術創新聯合研究中心等共同致力于基礎教育知識圖譜、語音分析、情感計算、自然語言理解等AI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結合應用。在未來課堂,通過實時語音識別和知識圖譜技術,可以分析一節課老師講課的內容和意思及知識的關聯和推薦。 最后,張文鑄博士介紹了這些技術在教育教學場景的落地情況。過去幾個月,清帆科技與移動、華為合作推出了“5G+AI+智慧教育”的整體解決方案,將主要通過主動式校園安防和數據驅動型課堂打造更安全,同時由數據驅動的智慧校園。 參加本次會議的專家還有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龐鼎全,巴塞羅那大學教授Mario Barajas Frutos,意大利建筑學院教授Giuliana Dettori,普渡大學教授、IEEE會士Matthew Ohland,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授王敏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