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經濟 >

        經濟優勢再顯,江蘇如何通過職教打造人才高地?

        時間:2020-08-18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因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際形勢影響,今年的畢業季困難重重。7月底,備受矚目的首批599名職教本科生畢業了,他們來自中國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因引入

        因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際形勢影響,今年的畢業季困難重重。7月底,備受矚目的首批599名職教本科生畢業了,他們來自中國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因引入德國享譽世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和模式而聞名。

        目前,這群畢業生的就業率達80以上,高于今夏畢業生就業的平均水平。而他們的就職方向主要聚焦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和高端制造產業。事實證明,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依然受到企業的歡迎。

        無獨有偶,2019年12月,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并于今年更名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實際上,我國的職業教育這些年發展迅速,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國際高職高專教育領域的影響力初顯。2019年全國共有高職專科院校1423所,招生人數為483萬。而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要達到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

        而江蘇作為傳統職教大省,多次走在全國職教發展的前列。197所“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院校中,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四沿海省份共計“雙高計劃”院校64所,占比32。而單看江蘇便有20所院校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

        2019年,江蘇省人大頒布《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這是全國首部省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領域的地方性法規。今年,江蘇省教育廳又率先出臺《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推進各層次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全力打造職業教育“江蘇高地”。

        然而,在如今全新而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如何才能探索出江蘇未來發展的最優解?這尚且還需要全省發力,群策群力,優化預期目標的實現路徑。深化產教融合,以信息化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與企業進行深度雙向合作,培養人才提升就業率,才能真正把學以致用落到實處。

        優等生江蘇,發力數字經濟

        8月以來,上半年全國31個省份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已經基本公布完畢。從經濟總量上看,廣東、江蘇等傳統經濟大省繼續領跑。

        2020年江蘇13個設區市經濟半年報顯示,其中11市實現GDP正增長,5市增速高于全省。這是一個任誰也不敢說可以輕松度過的上半年,但優等生江蘇依然堅韌地交出了一眾“V”形曲線答卷。

        能在今年上半年力挽狂瀾,交出滿意答卷,江蘇省的表現并不令人意外。2019年,江蘇省便成為中國唯一擁有3個萬億城市和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13個城市全部突破3000億GDP,實屬不易。

        在長三角地區,浙江和上海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遙遙領先,但江蘇省2019年的GDP早已超過浙滬之和,真正地做到了用全國1的土地貢獻了全國10的GDP,且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萬億元左右,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2.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3.4,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約9900億元,同比增長13,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在原有的實體經濟基礎下,抓住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機遇,先后出臺了發展互聯網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數字經濟正在為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4月15日,江蘇省舉辦發布會表示,在備受關注的“新基建”方面,江蘇制定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擴大信息消費和支持發展5G網絡的政策意見,建設5G、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全年新建5G基站5.2萬座,完成相應投資127億元。

        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ICT信息通信技術人才。此前有數據顯示,南京在ICT行業的數字人才集中度高于長三角整體水平,這與江蘇整體的產業升級轉型趨勢相吻合。而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華為,其覆蓋 IP、IT、CT技術領域的認證體系,是業界唯一的ICT全技術領域認證體系,為江蘇的企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支持力量。

        以ICT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催動了數字經濟的全面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已經廣泛滲透到其他經濟領域,對產業經濟發展產生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推動作用。

        在疫情期間,江蘇省的“多點發力,全力以赴”被當作扁平化組織結構的高效率典型案例,華為江蘇生態伙伴所提供的ICT產品解決方案和交付能力是開展抗疫工作所倚賴的重要力量,他們依托數字化和智能化科技產品,全力推進全省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工作。正是因為存在著像華為這樣的優秀且有擔當的科技公司,存在著由他們所組成的龐大華為生態,才能將前沿產品和解決方案源源不斷地送往一線。

        2020年初,華為發布“華為ICT學院2.0”計劃,旨在通過與全球高校合作,在未來5年培養200萬ICT人才,普及數字技能,推動ICT人才生態建設。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杜葉青表示, 新技術帶來新業態、新業態呼喚新基建、新基建需要新人才,在可預見的未來,5G人才需求的上行空間巨大。

        唯有通過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持續培養滿足產業和社會發展所需的海量5G+新人才。在廣東、河南、江蘇等地,華為均有相應的鯤鵬產業生態人才計劃。而各個地區之間相互交流經驗,輸送人才,又深化了職教理念。

        產教融合,加強企業合作

        在嚴峻的抗疫形勢下,既要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也要關注就業形勢的緊迫。去年,江蘇發布數據,全省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占全省GDP比重超過40。今年上半年,南京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4。新時代下的“數字江蘇”需要培育新的人才,這不僅是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經濟結構順利轉型的必要儲備。

        8月3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黨組書記戴元湖在新聞節目中談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沖擊,今年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到目前為止,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僅為71,比往年有所下降,就業壓力比較大。”傳統就業市場遭受沖擊,跟緊時代潮流的職業教育被賦予穩就業、保增長的雙重任務,人才培養浪潮涌起。

        2020年4月22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GDI高職高專排行TOP1000榜2020”,榜單顯示,江蘇省以75所的數量排行第一。進入新時代,江蘇省想要獲得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蘇省在其13個設區市中,有9個建有職教園區,政府鼓勵推進“引企入校”“辦校進廠”“企業辦校”等校企深度合模式。全省有職業院校牽頭組建的全國性職教集團聯盟28個、以行業為紐帶的省級職業教育集團29個,聯結起職業院校400余所、加盟企業2100余家。

        職業教育發展往往容易遭遇這樣的痛點,高職院校一頭熱,卻沒有實戰經驗和應用教學技術,而企業則在職業教育這一點上缺乏積極性,并沒有認識到自身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而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一直以來致力于ICT人才生態的構建。

        華為于2013年啟動華為ICT學院校企合作項目,向高校提供優質的課程內容和配套服務,幫助高校進行師資培訓、建立和完善ICT相關專業、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標準實驗室;為社會及ICT產業鏈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技術人才,向全球在校大學生傳遞華為領先的ICT技術與產品知識,鼓勵學生參加華為認證。

        今年1月,江蘇省教育廳發文,要著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實訓教學,建設職業院校與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華為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過去幾年里,華為公司陸續與江蘇22所高職展開人才培養合作,建設成10家華為ICT學院。2019年,1908名江蘇學生通過華為認證,走向職業化發展道路。

        2017年10月19日,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暨云與大數據人才培養基地,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正式簽約揭牌。類似的合作模式在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金陵科技學院、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地相繼上演。這樣的模式成效顯著,讓成千上萬的學生有機會從兩方的專業共建、資源共享、師資培養等合作模式中受益,接收來自產業前沿的經驗與培訓。

        2019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陸正陽、夏家睿、高祺在華為ICT大賽中獲得中國冠軍,代表中國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技術人才進行同臺較量,作為該組唯一高職院校,他們經歷八小時苦戰,獲得全球總決賽二等獎。

        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雖然江蘇經濟實力雄厚,但強省會效益不明顯,人才多往北上廣深流失。從今年3月開始,最強地級市蘇州發布人才落戶新政,5月1日起本科學歷直接落戶,“先落戶后就業”。同時,大專學歷落戶者原來繳納社保滿兩年的要求擬放寬到6個月。

        隨后,南京推出十項新政,并再次放寬落戶門檻。本科學歷人才從40周歲放寬到45周歲,將留學回國人員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并納入,40周歲以下的大專學歷人員在寧就業參保半年就可以落戶。徐州、鹽城也分別提出,要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今年2月在《求是》雜志的撰文中透露,要以科技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校地融合發展為突破口,探索出人才團隊持大股、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模式”。

        放出巨額籌碼吸引人才的背后,是江蘇迫切想要“再上一層樓”的雄心。但這些政策都離不開企業的共同努力。2020年6月23日,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華為正式簽署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將加速推進江蘇5G、智慧城市、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新基建項目落地應用。

        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池宇表示,江蘇未來三年將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2000億元,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5G+工業互聯網的建設,開展物聯網等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培育,強化云計算投入和應用,加快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強鏈補鏈,促進江蘇優質產業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

        這些項目勢必會帶來新一輪的就業高峰。據《2020年新基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預期年底將達417萬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 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顯示,2030年預計新增5G就業機會800萬,5G人才缺口巨大。

        通過與華為等優秀企業加強校政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江蘇定會培育出一批具以能力為本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這些人才或將直接投入到江蘇的“新基建”項目當中去,實現良性的高投入高回報循環。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野花日本免费观看高清电影8|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a级片| 免费jizz在线播放视频高清版|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特黄一级片| 88av视频在线观看| 超级无敌科技帝国| 特级按摩一级毛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 放荡的欲乱合集|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欧美性色19p| 日本亚州视频在线八a|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公粗一晚六次挺进我密道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丝袜乱系列大全目录| 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 深夜福利视频导航|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91香蕉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你懂的国产视频| 色五五月五月开| 污视频在线免费| 日韩a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