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小鎮”托溪鄉 寧德市托溪鄉位于壽寧縣西北部。境內白鶴仙巖擁有千畝野生杜鵑,而黃仙巖頂素有“仙巖插天”美譽,海拔1626米的高峰雙苗尖為縣內第二高峰,其山巔上有500多公頃天然牧場。境內還有如畫的江山村和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圈石村等十大勝景。 而將這些勝景串在一起的是一條流經境內大部分村莊的溪流,村民稱之為鶴溪。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托溪鄉際頭、溪洲等地被探明花崗巖石儲量大、色質好、品種多資源豐富,因“儲量大、色質好、品種多”等特點,開發潛力大,所產的“壽寧紅”系列板材,倍受海內外客商青睞。21世紀初期,在托溪、溪洲、際頭、外洋、溪坪等沿溪村莊陸續建起了30家規劃大小不一的石板材廠,成為了經濟并不富裕的托溪鄉重要的經濟支柱。 過去“紅河谷”托溪鄉 過去“紅河谷”鶴溪 經濟發展不能以透支環境為代價。近年來,河湖長制在托溪鄉嚴格落實,當地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研究討論托溪板材整治問題,一致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唯有從源頭上進行治理,即將各石板材廠拆除,將礦山關閉。以鄉鎮黨政雙河長為主要負責人,設立專業分組落實任務,全程監督。 當地河湖長制負責人深知環境整治的責任重大,帶領當地黨員干部放棄休息時間,耐心細致地一家一家做工作,村內德高望重的老人和黨員與鄉里工作組一起,帶著政策和群眾的呼聲到企業中去,一家一家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并對在限定時間內關停拆除的企業給予一定獎勵。解決合理訴求,教育無理訴求。 當地群眾鶴溪的水環境治理非常認同,在群眾的支持下,托溪境內四處礦山已依法關停,加工企業也陸續簽定關停協議。全鄉30家石材廠已全部關停,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補助標準,共發放補助款430萬元。沒有了污染源,托溪鄉流域重煥清澈容顏,重現清粼粼的河水,有時能吸引了大批白鷺棲息。 治理后的鶴溪 村民們看到“母親水”清澈起來,自愿出資修建攔河壩,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在福星橋上下各50米處修建了兩道攔河壩。大壩建成蓄水后,洋尾村兩委又組織熱心村民集資1.1萬多元購買觀賞魚苗投放河水凈化水質,并組織村內黨員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參與到宣傳動員工作中,成立民間隊伍,對沿河群眾進行河湖長制工作、河道水環境等河流科普知識宣傳,大力提高群眾的認知度。五年來,托溪鄉先后爭取資金3000多萬元,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及復綠項目,治理面積將近1千畝,沿岸修建江濱公園和1500多米綠色休閑步道長廊,建成200米岸下景觀步道,總長667米的右岸生態、水美的景觀長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托溪鄉通過環境治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脫貧產業思路,正在實施萬畝高山茶園、萬畝生態油茶、萬畝水稻、萬畝黃梔子、四葉參等特色產業規劃,發展茶葉、油茶、黃梔子、四葉參、養蜂、水產養殖等脫貧產業,依托優美的鶴溪,努力打造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的“云水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