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還是和劉愷威離婚了。 而楊冪代言的那家被貼上 " 騙子網站 " 標簽的 58 同城,也走到了懸崖邊上。 上個月 58 同城發布了 Q3 未經審計的財報,同比增長 33.2%,對比今年各季度數據,Q1 營收同比增長 24.3%,Q2 是 32.3%,介于整體呈現的上升勢頭,當天收盤時 58 股價上漲 2.82%。但當我們把眼光拉得更長時,會發現自 2014 年營收增長達到頂峰以來,58 同城的年增長率一直在減緩。這源于人口紅利帶來的流量增長陷入瓶頸,這是宏觀層面的困境。 在業務層面,無論是電商、團購、金融還是內容這些 " 性感 " 的商業模式,58 都一一錯過,而自己的核心主場,招聘方面,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等巨頭在市場根基深厚,BOSS 直聘和拉鉤網等新興網站迅速崛起;發家的租房領域,也在一統江湖后遭遇來自中介的線上沖擊,今年 4 月,鏈家推出貝殼平臺,劍指 58 同城的核心主場。 58 同城也在一直尋求突圍,但圍城之困其實并沒有那么好解。 是什么讓 58 走入危局? 58 同城 " 性感 " 的商業模式一度為人津津樂道,這源于其極高的毛利率,根據財報顯示,自 2013 年上市以來其毛利率幾乎都在 90% 以上,在互聯網公司里面都可謂頂尖,這意味著這家公司天生自帶 " 賺錢 " 的基因。 鑄成這樁 " 無本買賣 " 的關鍵還在于 58 同城的媒體屬性,只做信息的分類管理。在公司成立的 2005 年,那時候還是門戶網站的天下,因為曾經租房被騙的經歷,讓姚勁波決心從租房領域入手,做一個覆蓋整個生活領域的門戶網站,相比四大門戶對于新聞信息、娛樂資訊方面的統治,這還是一個較為空白的領域。 但 58 同城沒有選擇其美國師父 Cragslist" 小而美 " 的路線,通過資本走上了規模化的道路,將社區服務的觸角伸到了中國的每一個城市角落,構建起龐大的線下團隊和眾多的城市分公司。體量是一把雙刃劍,它讓這輛戰場變得更為堅固和強大,也增長了其重量,使前進的慣性變得更加難以扭轉。并且由于其針對的是低頻的生活服務,用戶群體定位龐雜不精準,為了占領市場勢必會投入巨大的營銷推廣成本,"58 同城,這是一個神奇的網站 " 這樣魔性的廣告也幾乎成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毛利率高不等于凈利率高,58 同城看起來性感的 " 輕 " 模式下,是基于線下商務拓展和地區管理的 " 重 " 運營,這也使得公司加重了對于會員服務和在線推廣這兩項核心收入的依賴,賺 B 端企業的錢,但卻需要保證 C 端用戶輸入足夠的流量,羊毛出在豬身上。要保持這種模式的可持續發展,付費服務和用戶體驗兩端的平衡十分重要,說白了就是怎么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同時最大化流量變現。 在行業發展初期,用戶服務的核心在于提供足夠全面和覆蓋面廣的信息,這是門戶網站的特性所決定,這注定會形成行業內部的春秋戰國。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早期,沒有人會去思考 " 小而美 " 的垂直領域," 大而全 " 的壟斷才更具誘惑力,規模化思維走在精細化思維的前面。 當人口紅利帶的流量增長逐漸見頂,規模化的成本重負和不斷加劇的競爭成本無法跟上增長的速度時,行業的合并重組也就開始了,雖然 58 同城成了最后的贏家,但它跑在了同行的前面,卻跑在了時代的后面。2015 年 4 月 17 日,58 同城和趕集網合并,行業老大老二的八年戰爭終于結束,在接受《21 世紀》采訪時,姚勁波感慨道,"58 與趕集的競爭,是互聯網中最激烈的。"" 倆家打仗對我們鍛煉隊伍是有幫助的,八年戰爭,相當于二萬五千里長征,鍛煉了一支真正的革命隊伍。" 但實際上,這場戰場真正成就的是市場銷售團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58 同城的銷售人員占據公司成員的一大半。盡管 58 同城最終壟斷了市場,但多年的惡性競爭,也給它帶來了兩大后遺癥,制約了公司的長遠發展。 首先,急于流量變現而陷入 " 虛假信息 " 深淵。 受盈利模式導向,58 同城天然會傾向于付費用戶,這使得平臺在監管上處于一個矛盾的境地,如果過嚴,會導致營收減少,如果過松,會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就結果而言,58 同城如何選擇顯而易見。今年 9 月份,《財經》新媒體曾發文稱有多位受騙者向其爆料在 58 同城被騙經歷,涉嫌被騙人員達上千人,受騙人遇到最大困難是平臺不予處理或者反饋時間過長。據中新經緯不完全統計,58 同城已經被監管部門點名、約談十余次,但從結果上來看收效甚微。 或許是因為所涉足的業務幾乎都是低頻需求,58 同城僅僅將自己定位成信息服務的中介平臺,并未在建立長期有效的信用體系上下功夫,但關鍵在于,無論租房還是招聘都是剛需,對用戶生活影響頗深。58 同城的問題在于,執著于 " 輕模式 " 帶來的高利潤,但忽略了模式的 " 輕 " 不等于服務的 " 輕 ",既想擼用戶的流量羊毛又不負責監管信息的真實性,最終讓自身陷入輿論危機難以自拔。 其次,錯過最佳轉型時機,媒體模式未能扭轉。 回過頭來看,無論是電商、團購還是金融和內容這幾大經過市場檢驗能夠產生巨頭的風口,58 同城都沒有抓住,有的是沒有基因,有的是真正的錯過。 其中,電商和團購是 58 同城在業態上最為接近的領域,二者有個共同特點都是要涉足線上交易,而這與 58 本質的媒體模式相沖突,這是公司管理層最大的糾結所在。實際上,58 同城也曾開放過團購業務和二手商品在線交易服務,但從未真正下定決心進軍。 曾有 58 同城前員工回憶道,"(58)當時只是想占個坑,所以初期的投入并不大,但市場變化實在太快加上姚勁波自己也沒太想好,更沒想到美團和拉手瞬間就起來了,等 58 自己想砸錢做大時發現已經來不及了。" 而在電商層面,姚勁波也曾表示,做線上擔保交易只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卻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而 " 做交易和我們的收入沒有任何關系。" 對團購和電商的錯過,讓 58 同城終究難以進一步突破,實際上,二者帶來的高頻需求和信用數據,能夠真正解決其所欠缺的用戶粘度問題,并且能帶來更加龐大和穩定的流量,還能往金融和內容方向延伸。58 錯過的不僅僅是單獨的風口,更是未來構建完整生態系統的機會,這家曾經追逐 " 大而全 " 的公司,最終在更 " 大而全 " 的業態面前止步不前。 如果要追究原因,最明顯的是當這些風口刮起時,58 同城還忙著與趕集等同行搶占市場,根本無暇顧及其它。姚勁波曾承認競爭激烈時,公司 50% 的精力都在市場上,不計成本的廣告宣傳只是為了壓倒對手。 但進一步深究,結合種種現象再去分析判斷時,螳螂財經木宇認為這源于 58 同城管理層對于輕模式和高利潤的執著,姚勁波在《姚勁波答雷軍:58 是誰?58 為什么而奮斗?》中這樣說道,"58 集團的目標是打造成功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變現、能創造高市值、不斷增長的公司。"這正好概括了 58 同城在做決策判斷時的思維習慣,將盈利計算放在產品服務之前,重視戰術上的精巧而忽視戰略上的趨勢,善于收割短期利益而難于構建長久價值,最終讓自己陷入圍城之困,而最大的城墻就在自己的基因里,這也讓它注定難以成為真正的巨頭。 兵分三路,突圍之戰能否成功? 面對外部競爭的步步緊逼和內部成長突破的層層阻礙,58 同城選擇在三個大的方向上進行重點突圍。 1." 拆分 " 業務垂直出擊,四面受敵突圍乏力。 58 集團也意識到,龐雜混亂的業務線不適合統一管理,不如分拆出來,保證各項業務最大的自由度和垂直深耕,彼此獨立成長時還可以互為矩陣,形成自己的生態閉環,于是從 2015 年就開始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業務分拆。 社區 O2O 服務領域拆分出 58 到家,2015 年完成 A 輪融資 3 億美元,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 二手車領域拆分出 " 瓜子二手車 ",今年 10 月份完成 C+ 輪融資 1.62 億美元,估值 66 億美元。 二手交易平臺拆分出 " 轉轉 ",2017 年 4 月份完成 A 輪融資 2 億美元,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 以上都是 58 集團所重點布局的垂直領域,從估值角度來說基本也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獨角獸,但單獨拎出來都不算做得特別成功。 58 到家雖然已經找不到競爭對手,但介于整個市場的不成熟,即便選擇了自營 + 平臺的模式,也在盈利路上苦苦掙扎,資本也并不看好這塊領域,自 2015 年 A 輪融資后再也沒聽到這家公司的融資消息。并且,相比京東到家的標品,非標品的到家服務的模式也給平臺帶來了不少監管問題,這讓其也同樣繼承了母公司 " 監管不力 " 的負面輿論。 瓜子二手車還在和人人車處在燒錢大戰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為了爭奪流量的廣告轟炸再一次上演,就在 11 月底,瓜子二手車就因廣告涉嫌虛假夸大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開出 1250 萬元罰單。盡管二手車交易市場潛力被看好,但就現階段而言,線上交易的市場并不成熟,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其交易量在整體二手車交易中占比不到 1/5,并且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并不完善。各家都還處在模式探索的階段,相比之前,在今年 6 月率先登陸美股的優信二手車反倒在資金上占據了更大的優勢。 在二手交易市場,融入騰訊生態體系的轉轉直面的是阿里旗下的閑魚,前者由騰訊的流量導入,后者背靠阿里的信用體系和物流支撐。相較之下,前者在 2017 年完成 A 輪融資后估值 10 億,而后者在 15 年就已估值 30 億。但作為兩大巨頭在二手交易市場的對峙布局,或許又將是一場持久戰,而這場戰爭其實和 58 已經沒有了太大關系。 至于 58 集團其它的拆分業務,目前都還未形成氣候,但這條垂直突圍之路,58 顯然走得不太輕松。 2. 建立 " 真房源聯盟 ",難挽救信任危機。 壟斷的市場對消費者是不利的,唯有競爭才能逼迫公司不斷升級產品和服務,這在 58 的身上也能得到驗證,誰能想到,58 同城困擾用戶多年的 " 虛假房源 " 問題居然需要依靠競爭對手幫忙解決。 今年 6 月,58 同城聯合我愛我家、中原地產、21 世紀不動產、麥田房產等房產經紀公司成立了 " 真房源聯盟 ",而唯一缺席的鏈家,就在兩個月前成立了在線租房平臺貝殼找房,其主打特點就是 " 真房源 "。58 在租房領域一統江湖三年后再次迎來挑戰,針對的恰恰就是自己最薄弱的環節。 如果說此前對于監管的放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變現,那么當飯碗都面臨威脅時,從自保角度出發 58 也不得不出面整改,這場對于產品和服務的補課在遲到多年后終于姍姍來遲,但深陷信任危機的 58 還來得及嗎? 螳螂財經木宇認為,品牌價值依賴于長期的口碑沉淀,是企業為自身背書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背后滲透出的是對用戶的重視程度,在企業發展的后期作用會越來越突出。58 多年以來一直在追趕對手,但真正該追逐的用戶卻被忽視,這種缺失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彌補,一旦壟斷地位被動搖,并不忠誠的用戶逃避平臺的速度可能會如同泄洪一般迅速。 3. 布局鄉村互聯網,前途未卜。 近兩年,姚勁波一直掛在嘴邊的是 " 鄉村地區是中國數字化的最后一個堡壘,鄉村互聯網未來有大機會。" 這其實并不是什么新論調,服務下沉早已是互聯網行業的整體趨勢,阿里和京東一直在這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對鄉村市場的開拓也相繼成就了快手、今日頭條和拼多多等平臺。 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農村商業研究報告》,2020 年鄉村社會消費規模將會達到 7 萬億元。對于 58 同城而言,這里也是一個新的試驗場,既有經驗和創新思維可以同時進行落地嘗試,對于陷入流量瓶頸的 58 而言無疑是上佳的救命稻草。 這儼然給予了這家公司無線的希望和想象空間," 在城市,58 同城的 100 步剛走完了 30 步,還有遞增式的增長空間;在鄉鎮,58 同鎮的規模有望超越城市,再造一個新 58 同城。" 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姚勁波志得意滿,或許在他心中,這是 58 集團真正能崛起為巨頭的機會。 但短時間內,58 同鎮對集團也無法施以援手,姚勁波也坦承,近幾年不考慮商業化的問題。蛋糕雖大,但能不能吃下?怎么吃下?顯然管理層還并沒有想清楚。 至少從現在看過去,58 同城擅長的租房和招聘業務都很難在鄉村嘗到什么甜頭,而且這塊所有人都盯著的市場,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總的來講,58 的突圍之路注定艱難兇險,至少現在還看不到很明確的未來。 從創業時間而言,58 同城也算的上互聯網行業元老級別的公司了,但經歷了這么多年的摸爬滾打,我們今天再去觀察這家公司時,也依然會有一種模糊而難以界定的感覺,它似乎什么都有涉足,但卻沒有一樣真正拿得出手,它似乎無處不在,但也并無太大存在感。但無論如何,58 同城身上都有著時代變遷的縮影,它也需要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這一切的關鍵在于,它能否真正完成對自我的革命,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方向。 來源:鈦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