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侯海英,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英語教師,教研組長。曾榮獲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教育系統師德標兵、全國嘗試教學先進工作者、北京市英語學科骨干教師、朝陽區優秀共產黨員、教科研先進個人、骨干班主任、陽光杯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所帶班級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班集體,所帶教研組連年被評為區優秀教研組。主持完成的《初中英語不同課型兩部導學案的設計與研究》課題榮獲朝陽區教育教學成果提名獎。帶領英語教研組共同編寫《七至九年級英語口語校本教材》7冊,并榮獲首都原創課程輔助資源評選一等獎。 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從教25年來,侯海英始終不忘初心,潛心研究教育。在平凡的三尺講臺上,她用智慧靈動的課堂,讓學生一下子喜歡上老師,從而喜歡上英語學習;她用真摯的感情,似春霖滋潤沃土一樣,帶領年輕教師一起收獲成長。 研發“兩步導學” 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源于對教育的熱愛和追求,侯海英走上了三尺講臺。剛剛畢業3年,她便代表全區參加了北京市基本功大賽。為了更好地參賽,她每天騎車跑30多里路奔波于區教研中心和學校之間。回到家一遍又一遍地對著鏡子練習說課、講課,嗓子啞了,身體倦了,最終捧回了紅紅的獲獎證書。 如何讓課堂變得更高效?如何讓學生有更多獲得感呢?侯海英曾多次到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東廬中學學習,帶著思考走進他們的課堂。經過不斷的地實踐與修改,她終于創出自己的教學特色——“兩步導學”。 侯海英介紹,“兩步導學”包括“課前自主預習導學”和“課堂合作探究導學”兩部分。通過設計課前和課中的導學任務,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兩步導學”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形成了核心素養引領下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為特色的教學特色。 “兩步導學”既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還成為了老師了解學情的橋梁。老師通過巧妙設計兩步導學活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并通過小組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活了課堂,活躍了課堂氛圍,成就了學生的發展。 開展教學研究 提升自身專業水準 善教會研,這是同事們對侯海英老師的評價。在探索“兩步導學”的過程中,侯老師通過教科研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水平,也通過教科研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水平。 侯老師帶領一個只有她一個高級教師、5名青年教師的教研團隊,申請、獲批、主持并完成兩個朝陽區規劃課題和一個市教育學會課題的研究。《初中英語兩步導學案的設計與運用》課題,獲得朝陽區教育教學成果“提名獎”和北京市首都原創課程輔助資源一等獎、北京市“第七屆”學習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出版了《初中英語兩步導學案優秀案例集》和《初中英語兩步導學案優秀論文集》。全組教師撰寫相關論文二十多篇并獲市區各級獎勵,在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7篇。 在教科研中,侯海英也慢慢悟出了好課堂的6條標準:要以落實英語學科素養為目的;要能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或人格魅力;要貫徹英語學習活動觀,讓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同步發展;要讓學生的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生,要能看得到學生這節課知識、能力的增長和思維品質的提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要有和諧的學習氣氛和擋不住的學習欲望。 發揮輻射作用 引領青年教師成長 作為一名骨干教師,侯海英老師發揮自己的輻射作用,助力青年教師成長,責無旁貸。她的課堂常年對其他教師開放,教師們可以在任意一節課走進她的課堂。她喜歡被別人聽課,每每這個時候,能激起她新的創新火花;課后的交流,又能讓她找到新的啟迪和改進措施。 為助力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侯老師不但深入徒弟課堂去聽課、課下耐心地和他們一起評課,還身先士卒,為青年教師做示范課。為了幫助她們快速成長,她開展了最接地氣的系列教研培訓活動:“如何制定自己職業規劃”、“如何備課、上課”、“如何聽課、評課”、“如何開展課堂小組活動”、“如何申請、研究課題”……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幫助一個又一個青年教師從站穩課堂到能駕馭課堂。 還有7年,侯老師就將離開她深愛的三尺講臺,但是她始終以一顆熱心來面對教育生涯。她不會錯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不論是進修還是外出聽課,她一定準時參加,并認真學習。25年來,侯海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書寫了對教育的摯愛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