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9日,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源動中國”浙江實踐支隊在能動系系黨委研工組組長李雪英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浙江杭州和嘉興開展暑期就業實踐活動。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支隊參訪浙江大學、浙江省白馬湖實驗室、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浙江省電力設計院等8家單位,成員們深入能源企業、研究院及高校,全維度、多層次地感受了浙江在低碳城市轉型發展中的蓬勃生機與堅定步伐,經歷了一場從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學習之旅。 探源新質生產力,助推能源低碳轉型 “清源助力,綠電啟杭” 力推新能源基建,加速綠電發展 01浙江省電力設計院 浙江院在電力工程領域具有卓越實力。近年來在鞏固原有發電業務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能源市場,并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規劃與設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支隊成員們前往浙江院,通過參觀展廳了解到浙江院初創、發展、跨越的歷程,以及立足浙江、輻射全國、走向國際的項目分布。通過與領導及校友進行座談交流,成員們對浙江院的企業概況、組織結構、技術業務、人才政策等內容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支隊成員參觀浙江院展廳 02 國能集團浙江電力有限公司 國能集團浙江電力有限公司以“打造黨建紅、生態綠、效益好的世界一流發電公司”為發展目標,一方面推進火電低碳綠色運行,建成了寧海電廠和舟山電廠等火電廠;另一方面推動新能源發展,大力推動綠電裝機,投資并建設了一系列大型新能源發電項目。通過座談交流,成員們學習到公司的總體概況、主要工作,以及未來工作思路等情況,并參觀公司遠程監控平臺,見證科技創新賦能。 支隊進行參觀與座談交流 03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憑借國內先進的勘測設計技術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成功參與了眾多大型水電工程和新能源項目的勘測設計工作,其精湛的工程設計能力保證了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高效率運行。在展廳,成員們看到了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歷程,感受超級工程的技術震撼。在交流中,成員們對新能源業務覆蓋情況、儲能行業的發展情況均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支隊進行參觀與座談交流 智馭未來,新能研新 開展科研攻關,引領新能研發航向 01 白馬湖實驗室 白馬湖實驗室作為浙江省能源集團、浙江大學和西湖大學聯合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立足于綠色低碳能源技術的前沿,聚焦于太陽能轉化、零碳能源存儲和多能耦合等核心方向,放大校企共建優勢,串聯起產學研鏈條,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保障能源安全。通過對白馬湖實驗室的實地考察和深入調研,支隊成員們全面了解了該實驗室的設立背景、任務目標及其在能源科技創新領域的成就和挑戰。 支隊成員參觀實驗室 02東方電氣長三角研究院 東長研究院旨打造面向國家戰略、企業需求、行業共性難題的科技研發創新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及高端人才聚集高地。通過參觀未來技術研究所和鈣鈦礦電池技術研究所,成員們重點了解了研究院光能板塊的基本情況、重點項目和成果。通過座談交流,支隊對東長研究院的歷史發展、現狀及未來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支隊參觀東長研究院 03 浙能技術研究院 浙能技術研究院作為浙能集團的核心研究機構,專注于新能源技術、能源管理系統和智能電網的研發,致力于推動能源產業的科技進步和綠色轉型。研究院的展廳向成員們展示了先進的材料、技術、系統研究成果,以及包含多種能源利用形式的新型能源系統設計等。通過與領導和校友的交流,成員們對研究院的基本情況、試驗平臺、學術資源、科研成果、人才培養方面有了詳細了解,并圍繞傳統火電技術的持續創新和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實踐展開討論。 支隊參觀實驗室 04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作為行業領先的電力科技研發機構,致力于電力系統的創新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涵蓋了從發電技術、輸電系統到智能電網的廣泛領域。在參觀過程中,華電電科院向成員們展示的新能源遠程診斷平臺,是在推動新能源發展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方面取得的重要技術成果。研究院不斷創新技術,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致力于構建低碳環保的現代化電力系統。 深化跨專業交流,共筑科技強國之夢 聯學共建,深化交流 學術分享,思維碰撞 01 浙江大學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為進一步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激發青年學子的創新活力,共同為實現科技強國夢貢獻力量,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聯合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開展聯學共建活動,跨越地域界限,打破專業壁壘,為兩校師生搭建交流平臺。 成員們深入了解了三所學院的歷史沿革、科研學術方向及研究成果、學科專業發展等內容,感受院系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碩的建設成果。在座談交流環節,兩校三院系的學生代表分別就數值仿真、人工智能、核能技術等課題方向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分享。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兩校同學們積極發言,暢談學術見解,分享研究經驗,大家表示跨學科合作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雙方應加強交流,共同為實現科技強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探尋黨崢嶸歲月,傳承紅船精神力量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紅船啟航,精神永存 支隊成員在紀念館內參觀學習 紅船精神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成員們深刻認識到,在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這種精神力量的支撐,要以紅船精神為指引,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作為,不畏艱難險阻,為實現我國能源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感想 “清源啟杭,低碳筑夢”實踐支隊共有14名成員,不同學院及學科的交叉產生了奇妙的思維碰撞,組成了這樣一支專業精通,團結共進,富有活力的實踐隊伍。支隊成員牢牢把握實踐主旨,走進產業一線,了解技術創新,深入感受杭州和嘉興的城市魅力,探索“低碳浙江”的城市發展,重溫“紅色嘉興”的歷史崢嶸。 支隊成員的實踐感想 此次浙江之行,我走進產業一線,了解技術創新,通過企業實地探訪與深入交流,近距離感受到能源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實踐與創新,深入了解能源工程的設計、施工與運維全過程,深刻領略到浙江在低碳城市轉型發展中的積極探索與顯著成效,激發了我對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深刻思考。我將更加堅定地投身于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事業中去,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能動系 孔佳樂 此次走訪杭州各相關單位,我深入了解了能源電力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親眼目睹了“三改聯動”、“新能源大基地”以及“能源智慧化”等重大項目的規劃和實施進程,這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能源企業所展現出的堅定減碳意志。這次實踐經歷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為我未來投身能源電力行業的工作增添了堅定的信念和動力。 ——清華大學能動系 陳門迪 此次寒假實踐,我們深入多家能源企業,探尋綠色能源發展的奧秘。通過實地考察和交流,我們深刻認識到綠色能源發展是國家戰略,也是時代潮流。企業們在技術創新、市場應用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這次實踐讓我們受益匪淺,不僅開闊了視野,也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將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身能力,為推動綠色能源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能動系 孫逸凡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此行近距離的接觸杭州這座有活力、有熱情的城市的能源行業,我直觀地感受到企業中的工程師們在做的工作,實實在在地服務于發展。而在聯學共建活動中,我對浙江大學有了更多了解,通過同學們觀點的分享與碰撞,也加深了對于交流的認識。同時,在嘉興,我們看到當年紅船上的場景被復現,仿佛走入了那段歷史,傳承先輩們留下來的精神。 ——清華大學深研院 趙長驍 因本人也很關注低碳,環保和新技術的話題所以收獲滿滿。作為一名來自美院設計系的學生通過五天的時間,成功從不熟悉到熟悉同學和各位領導和校友所介紹的內容。雖然還有很大的學習空間但很榮幸能參觀浙江省杭州重點單位和實驗室。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周麗嘉 實踐總結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青春向黨,不負人民,赴浙江一行中,支隊成員們用實踐行動響應黨對廣大青年的號召,立志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科研工作中,努力為推動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