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5月24日,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正式實施滿一個月。經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同意,4月24日起,開放因不滿足結算安排而關閉的滬深港通交易日。實施后,港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為4月27日、4月28日,滬深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為5月25日。 “交易日歷優化增加了可交易天數,更加符合投資者習慣,減少了流動性鎖定風險,保障了投資者交易連續性、便利性,更好地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參與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資產配置的需求。”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諸多互聯互通舉措下,海外投資者可秉持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借助中國資本市場參與中國企業發展,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今年以來,滬深港通機制持續優化,滬深港通成交活躍,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加速。3月份,滬深港通標的雙向擴容,擴容標的成交不斷活躍;4月份,滬深港通交易日歷持續優化,投資者可交易天數增加;6月份“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將正式推出,預計增量資金將涌入A股、港股市場。 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對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更好地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參與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權益資產配置的需求有著重要意義。 一方面,將持續改善港股的流動性和成交活躍度。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周建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為境內外投資者在資金統籌安排、投資交易管理等方面減少了障礙,提高了交易效率。交易日歷優化后,港股通交易在兩地市場均為交易日時得以全部開放,為港股通投資者增加了交易機會。 另一方面,將更大程度吸引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雪牛資本合伙人劉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交易層面來看,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后,進一步減少由于結算方式和假期安排不同造成海外投資者交易決策的延遲,降低海外投資人對節假日持倉風險的擔憂,提升海外投資者的體驗感。 此外,ETF互聯互通機制亦平穩運行。根據港交所公布的數據,北向ETF通4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2.43億元,較3月份增加29.5;南向ETF通4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18.4億港元,較3月份增加1。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陳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涉及面廣,兩地資本市場在機制設計、交易結算清算、底層系統對接等方面做出安排,有助于優化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在田利輝看來,互聯互通多措并舉,極大提升了海外投資者跨境投資我國資本市場的可行性、便捷性和規范性,進而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動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開放。 周建華表示,互聯互通機制還需要持續改進,逐步實現香港、上海、深圳三地市場交易機制趨同,譬如三地日間交易時間趨同,境內市場推出盤后交易、T+0交易、擴大漲跌幅限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