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進入所謂的“黑鐵時代”,明星職業經理人的光環正逐漸褪去,跳槽到其他房企已經是高難度動作,或者說繼續期待在房地產有所作為也只能穿上“皇帝的新衣”,著眼已經成功轉型的房企明星職業經理人的歷程來看,對于房企崗位職能互通職能口的房企高管相對好轉型,例如營銷、投資拓展、產業開發等,因為這些職能口的崗位,工作內容在各行各業都是互通的,受限制性較小,而一些專業性比較強或者說比較對口單一的條線比如工程、設計、人力等,則很難實現跨界。 大家熟知,廖魯江在告別大發地產后,低調加盟京東方,還有告別弘陽,入職中國平安,任集團執行委員會委員、平安不動產總經理的蔣達強等職場大明星都可以說是業界成功跨界的典型案例;除了跨界轉型進入新賽道外,依靠原來的職業路徑,高管們的另一條轉型之路則是創業,最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前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告別萬科后,與合伙人聯合創立了優客工場,還進入了美食行業,在北京國貿開了家包子鋪,還有朱榮斌也創立了新公司“榮宇建設”,告別了自己近30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轉戰創業戰場。 雖說地產高管可以實現跨界轉型和創業,但這是一個把自己打碎重來的過程。對于曾經頭頂光環房企高管也是很高的挑戰,特別是房企一些“特殊崗位”的高管更是困惑,本期記者專訪了中城發展產業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張卓英來聊聊針對這樣的“特殊崗位”的房企高管的轉型之路。 張卓英作為一名20年地產老兵,在2016年前歷經地產工程、營銷到投資拓展再到全面主持工作的管理經驗,之后入職就任華夏幸福小鎮總經理開始轉戰房企產業板塊,之后就任雅居樂西南區域產業事業部總經理,2023年加盟中城發展,如此“特殊崗位”高管轉型也可以給類似房企崗位一些借鑒。 資料顯示中城發展隸屬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在全國以基金/外資管理、產業(碳匯、鄉村振興、文康旅)投資等模式開展市場化營運,已經成功運營了一批優質項目。 我們能夠看到這家企業基本上已經完全沒有地產屬性,甚至可以看到,這家企業的產業板塊和地產產業板塊運營邏輯也存在區別,但關鍵共同點卻是十分鮮明,就是要求對產業投資的理解和對于產業的運用,這正好迎合了張卓英之前在地產產業板塊多年的產業經驗和投資經驗,因為在各個行業中系統從事產業工作的就業人員本身就相對稀缺,有經驗的產業高管更是鳳毛麟角。但值得慶幸的是房企在過去十多年的“井噴式”發展期間卻是培育了不少產業板塊人才,這些人才因為地產行業的下行正在被需要,所以張卓英加盟中城發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也為房企中從事產業板塊的同仁提供了轉型新思路,那就是“以己所長,補他之短”。合理應用自己在房企所學和所長,有針對性運用在房企的“沉淀”是非常重要的。 用張卓英自己的話說,就是他們這一代老地產人得到地產黃金十年的紅利不是過往的“高薪”,更是得到了,更要感謝行業數十年對自己各方面的培養,包括人脈資源的沉淀、各類知識的獲取等多方面的技能。畢竟,地產行業作為過去十多年的“頂流”行業,行業的綜合性、復雜性也是很多行業不能匹敵的,這也就造就了一大批綜合性人才可以往更多的行業滲透。 最后,這里要提到的是地產高管在跨界后,要盡快去完善和彌補自己的在新賽道的理解不足,更是要以歸零心態快速適應新行業的游戲規則,暫時取下頭頂上的光環,心誠努力為未來的自己帶上新的皇冠!期待也相信大多數有能力的房企高管,在下一“篇章”,仍然能迎來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