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金融法院和北京金融法院設立后,全國第三家專門的金融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呼之欲出。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法院在地域范圍上不斷鋪開,有必要盡快健全相應職能,建議探索在金融法院開展金融審判“三合一”試點,統籌證券期貨領域刑事、行政、民事案件的管轄和審理。 統一尺度 推進金融審判“三合一”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法院現有審判模式還不能有效適應證券期貨案件刑事、行政、民事交叉增加的現實需求。 首先,“證券期貨類犯罪的認定與前置行政法規密不可分,相關犯罪行為也會涉及到民商事法律關系,民刑交叉、又民又行、行刑轉化等問題表現突出,需要證券期貨監管部門與司法部門密切溝通。刑事案件與民事、行政案件分散管轄的現狀難以適應刑民行交叉增加的現實需求。”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院長、刑法學教授趙天紅分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認為,在關注并妥善處理金融類民商事糾紛的同時,不應忽視其中涉及的行政違法或犯罪因素,否則有可能造成違法者的規則套利,“三合一”模式是一種逐漸形成同一裁判尺度的綜合執法體制,值得探索。 其次,“司法上的分散管轄可能使得監管機構與司法部門之間銜接不暢,不利于形成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合力。將基于同一犯罪事實引發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交由不同法院審理,難以形成刑事、行政、民事一體的懲戒機制,不利于形成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合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法學教授王敬波表示。 再次,王敬波分析,證券期貨案件分散管轄,案件資源分散、司法數據零落,難以通過系統的司法大數據分析研判、及時預警金融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不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領域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今年兩會期間也提出了在金融法院探索證券期貨案件審判“三合一”模式的建議。 補齊短板 提升案件辦理專業化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構建刑民行“三合一”審判模式有利于補齊短板,提升案件辦理專業化水平。 金融審判“三合一”模式有助于統一裁判思路與尺度,更好滿足證券期貨案件刑民行交叉增加的現實需求。在賈文勤看來,金融法院實行“三合一”審判,可以避免各類案件分散審理的現狀,統一裁判思路與尺度,集中培養一批熟悉證券期貨審判業務的復合型審判人才,為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趙天紅認為,將涉證券期貨類犯罪案件放在金融法院管轄,既可以實現專業的融合,也可以妥善處理刑民行交叉案件的邏輯程序。 金融審判“三合一”模式將更好形成合力,提高執法司法效率。“為了最大限度發揮資本市場的效能,需要一個體系化的規則體系和執法體系,以提升資本市場的整體效能和效率。金融審判‘三合一’模式將恰到好處解決這一問題。”葉林表示。 金融審判“三合一”模式也將有助于提高金融風險研判和預警的成效,形成高效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的力量。王敬波認為,金融審判“三合一”模式有利于加強證券期貨監督管理機構與公安、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及有關地方的工作協同。通過司法大數據全面匯集、行業發展態勢實時跟進、潛在風險立體分析,也有利于更好服務證券市場法治建設、助力監管機構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 加快探索 推進先行先試 中辦國辦《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北京、深圳等證券交易場所所在地金融審判工作力量建設,探索統籌證券期貨領域刑事、行政、民事案件的管轄和審理。 專家認為,在此方面,北京金融法院可先行先試。一方面,金融監管機構主要設立在北京,便于監管部門和法院凝聚共識。在趙天紅看來,北京是國家的金融管理中心,兩辦《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北京等證券期貨交易場所所在地金融審判工作力量建設,探索統籌證券期貨領域刑事、行政、民事案件的管轄和審理。北京金融法院作為設立在北京市的專門法院,其司法審判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足以影響證券期貨交易、規范交易行為和創設交易監管制度,其良好的示范作用還可以與國家的政策有機結合,推進證券期貨市場法治化。 另一方面,在北京地區發生的與行政處罰相關的金融案件數量眾多,且類型較復雜,更適合探索“三合一”試點。葉林認為,在北京地區發生的與行政處罰相關的金融案件數量居全國之首,金融監管機構做出移送涉嫌犯罪的決定也主要是在北京地區發生或實施的。“北京地區金融機構眾多,案件類型較為復雜,更適合探索‘三合一’試點。”王敬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