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式的換匯成本計算公式怎么計算?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變得越來越頻繁,國內做外貿業務的公司也在不斷的增加。我們都知道,不同國家使用的貨幣類型是不同的,需要通過換匯的方式把貨幣更換成同類型的錢幣單位,才能夠進行交易。那么,不同形式的換匯成本計算公式如何呢? 1、商品成本換算 不同貿易形式會有不同的換匯成本計算公式,首先要說的便是商品成本換算公式。商品成本包括了,生產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采購成本這三種。在進出口貿易中,采購成本是指向外貿供貨商購買的商品價格,其中已經含有增值稅的費用,這筆費用是企業會轉嫁給消費者來支付。這就是為什么進口商品的售賣價格會比較貴的原因之一,具體這方面的公式為: 含稅采購成本=實際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x(1+增值稅率) 實際采購成本=含稅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x(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財務在進行商品成本換匯計算的時候,再會將其進入統合,最后進行賬務的制作,才是最終的成本費用。 2、費用換匯 進出口貿易中個,費用的支出要比我們正常國內貿易所支出的費用更繁雜一些,計算方式相對來說也比較復雜。在進行費用換匯的時候,需要考慮到的是運輸費用(國內運輸、國外運輸)、保險費用、存儲費用、管理費用等等,這個只是在運輸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費用。財務在進行賬面制作的時候,通常會在商品成本換匯成本的基礎上,加入費用率來進行計算,這個費用率大約在(5%-10%之間)。通過這樣的換匯成本計算公式,計算出來的成本才是最終的商品成本。 3、進出口企業換匯成本 進出口換匯成本我們也將其稱之為匯率,指的就是商品出口以后,每收入的一美元消耗掉多少人民幣。出口換匯成本的公式:出口換匯成本=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外幣牌位價格情況。比如說,當前的美元牌位價格是,100美元=811人民幣。如果商品出口的成本低于8.11元,那說明商品是能夠盈利的,否則就是虧損。這種方式計算是比較常見的,同時受到外幣市場波動比較大。為此,進出口企業在做賬的時候,會按照一定的時間的中間價來記賬,這樣出來的結匯金額同實際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相對來說是比較準確的。 以上便是要來與大家分享的,關于不同形式的換匯成本計算公式。商品成本換匯公式與增值稅率和出口退稅率有直接的關系,會相互起到影響。費用換匯的時候,在原有的商品成本換匯公式中加入費用率,就能進行計算了。進出口企業換匯成本計算方式,是按照外幣的牌位價格來進行計算的,受市場影響比較大。很多時候,可以通過類似朗升換匯換匯平臺來實現,相對比較簡單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