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山東人,很多人就會想起煎餅。其實,山東特產煎餅享譽全國,還是改革開放以后的事情。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人,我今天就來聊聊山東特產煎餅那些事兒。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國民經濟尚處于復蘇階段,物資供應極度匱乏。那時候,我家的主食就是煎餅。每到暮秋時節,各家各戶就會張羅做煎餅。因為煎餅是整個冬天的主食,要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青黃不接的寒冷季節,是我家最難熬的日子,但只要有煎餅撐著,也不會覺得日子太苦。 改革開放以后,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借助于黨的好政策,農民漸漸富裕起來。煎餅不再是主食,而是成了大米、饅頭、大餅等主食之外的調劑。煎餅的原料也不再是單純的地瓜面和玉米面,而是小麥面、小米面、高粱面、大豆面、蕎麥面等各種各樣的雜糧面,做煎餅也由手工操作換成了機器制作。 山東特產煎餅歷史悠久,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勤勞的人民在傳統做法基礎之上,結合地方飲食習慣改造煎餅,形成各具特色的煎餅。今天龐大的煎餅家族不僅是美食的集合、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怎么樣,你準備好吃煎餅了嗎?大家可以去好糧有網官網,這個智慧交易平臺上的煎餅品種多樣,麻辣、香脆、甜酥等都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吃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