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垃圾桶”系著“大民生”。濟南市長清區平安街道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創新形式,為轄區64個村及街道駐地的所有垃圾桶進行編號,為垃圾桶辦理一張張特殊的“身份證”,實現對所有垃圾桶定時、定人、定崗維護保潔,確保清潔成果有效保持,同時有利于“路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 在平安街道史莊村,保潔員宋志華正在清洗垃圾桶,她專門負責該村1-4號垃圾桶的清洗工作。 ![]() 宋志華說,這里的垃圾桶都是一天清理一次,確保桶身和桶蓋無污物、無油漬、無灰塵,平常村民倒垃圾的時候外面有臟的,也會隨時清理。 ![]() 為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使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平安街道城鄉一體化辦公室、垃圾分類辦組織工作人員,對轄區內垃圾桶進行撤桶并點,在桶身噴涂數字編號,進行規范化管理。 ![]() 平安街道垃圾分類辦公室主任李君介紹說,垃圾桶的編號由兩組數字組成。前面的編碼代表村編碼,“30”就代表史莊村;后面一組則是垃圾桶的編號,比如,“30-1”就是史莊村的第一個垃圾桶。 ![]() 現在,每個垃圾桶有了專屬“身份證”,一個編號就能鎖定一個垃圾桶是哪個村、哪個位置,確保垃圾分類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個人,也大大提升了工作人員日常管理的效率和精準度。 ![]() 對所有垃圾桶進行定時、定人、定崗維護保潔,在確保清潔成果有效保持的同時,村民們也成為最大受益者。 目前,平安街道已對轄區內64個村莊的所有垃圾桶進行了“身份注冊”,進一步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力度,向群眾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和意義,積極引導村民養成自覺分類投放垃圾的良好生活習慣,在美化人居環境的同時,不斷提升群眾幸福生活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