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霍爾果斯3月11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通訊員李燕 李明 李輝慧))3月10日,一列滿載52個集裝箱的“鄭新歐”中歐班列從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出境。截至目前,經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數量累計突破13000列大關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各國港口陸續封閉、運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歐班列的開行量逆勢而上,實現了特殊時期的常態化運營,為中國與各國之間頻繁貿易往來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發揮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大力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物,為穩定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助力中歐共同抗疫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年開行12406列,同比增長50%。中歐班列的平穩運行,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了一條安全、高效的國際物流交際通道,滿足了復工復產企業的日常發貨需求,鼓舞了制造業恢復生產的士氣,也為全球抗疫和提振經濟輸送“中國力量”. 中歐班列的開行,為中西部城市觸摸世界、登上全球舞臺提供了機遇,通過中歐班列,中西部城市搭建了一條聯通中亞、歐洲的開放、有效、快捷的“生命線”。比如,贛州國際港-德國杜伊斯堡”跨境電商專列為革命老區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和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注入強勁動能;“武夷山-阿拉木圖”國際貨運班列的開通更是將“一帶一路”兩大核心區連接到一起,讓閩北乃至周邊省份產品通過中歐班列更快直達中亞及歐洲。 中歐班列之所以廣受歡迎,還得益于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各項舉措,通過落實開放政策,舉辦各類國際展會,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得到鞏固。一直以來,全國各地都不斷出臺鼓勵措施,支持中歐班列的發展。在各地政策扶持下,中歐班列開行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已然成為連通亞歐大陸的主要橋梁和綠色通道,是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各個方面的更廣、更深層面“互通互聯”的重要紐帶。 自去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六穩”“六?!惫ぷ鳎蔀橐咔榘l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盡管國內經濟開始復蘇,但是我國仍然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特別是當前國外仍然存在疫情失控局面,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加強國際抗疫合作,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的“新使者”挑起了陸路運輸的“大梁”,筑起國際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將抗擊疫情物資源源不斷送到歐洲各國,極大緩解了歐洲抗疫物資緊缺的局面,為國際民生紓困解難的精準施策,也是對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無聲承諾。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復外媒記者,古有絲綢之路商貿駝隊,今有中歐班列“鋼鐵駝隊”。我們盼望這些“鋼鐵駝隊”走遍亞歐萬里路,惠及沿線千萬家,為全球早日戰勝疫情點燃希望,為“一帶一路”增光添彩。 曾經的古道西風、駝鈴悠悠,古老的絲綢之路如今被中歐班列的滾滾車輪賦予了新的生命,列車馳騁向前,在共商、共享、共建,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每一條通路、每一列火車、每一件商品,都傳遞了開放、合作、共贏的“中國力量”。(張明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