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有3.2萬公里長的海岸線,覆蓋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十一個省市。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在綿延無盡的沿海地區扎根發展,行業涉及港口碼頭、熱電企業、鋼鐵企業、焦化煉化企業等等。也正是因為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這些企業除了要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需要跟暴雨、臺風等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作斗爭。 那么,在面臨響應環保政策與抵抗自然災害的雙重壓力下,這些企業要如何實施政府要求的露天煤場料場封閉改造呢? 其實,近些年來氣膜結構以其工期短、材料輕、結構穩定等特性逐漸被一些沿海企業所認識,在煤料場封閉以及空間實驗室等領域已經得到良好的應用,并且成功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臺風天氣的嚴峻考驗,為廣大沿海企業在建筑類型選擇上提供了切實可靠的實例范本。 尤其在2019年,渤海沿岸勝利油田東營港城熱電廠充氣膜煤棚成功抵御“利奇馬”臺風,最大風力達到13級。 ▲位于渤海之賓的勝利油田東營港城熱電廠氣膜煤棚 ▲位于渤海西岸的氣膜煤場封閉 ▲位于東海沿岸的的氣膜煤場封閉 ▲位于東海沿岸的的氣膜煤場封閉 ▲位于南海之濱的氣膜太空實驗室 近年來,隨著地球環境不斷惡化,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要求各地企業提升環保力度,對不規范的設施進行升級整改。目前,已有各地大型國企央企陸續引進氣膜結構進行煤料場封閉改造,在環保結能、低碳減排、節約能源流失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此外,這種氣膜結構建筑也被泛應用在體育場、展覽館、藝術中心、科學實驗室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