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中國二十冶在祖國東海之濱誕生,一代一代中冶人,用勤奮、勇敢、果斷、守信,引領和推動了行業的進步。今天,中國二十冶致力建設成為“公司富強、員工幸福、業主信賴、社會稱贊”的一流企業,必將推動這些美好品德一代代薪火相傳。 “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中國二十冶青年“知來路,明去路”,用真誠奉獻,誠實守信,為中國二十冶的蓬勃發展繪就靚麗的青春底色。 ——題記 “1981年我正式踏入中國二十冶實習,這是我四十余年職業生涯的開始。工作中,我與師傅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們時常會因當時技術水平不足而扼腕,也會因自然條件影響而無奈,但是沒有一個人因此而后退,他們身上那種不斷挑戰極限、突破極限,只為最后交付保質保量成果的精神,讓我對這支建筑鐵軍有了更加直觀而感性的認識,也深深影響和感染了我,這段經歷,成為我往后職業生涯的難忘回憶。”中國二十冶銅仁棚戶區改造項目黨支部書記景慎全,正在將自己的職業故事,向2019屆新員工娓娓道來。 “青年強則國家強”,重視青年教育和企業文化傳承,是老一輩二十冶人身上的責任和擔當,也是這個企業“歷久彌新”,不斷成長進步的“生存法則”。而“放心”精神,正是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中越發耀眼。 ![]() 項目團隊 2018年底,中國二十冶銅仁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作為中國二十冶重點工程,也是銅仁市加快城市可持續發展,改善住房困難群眾居住條件的重大民生工程,從建設初期,它就被賦予了“不俗”的“身價”。一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屬地化員工超過90的年輕團隊被組建,他們肩負著再樹豐碑和打開銅仁市場的“重任”,知難而進,不畏風浪、直面挑戰,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放心’精神,傳承有我“。 攻堅克難,他們是沖鋒陷陣的“突擊隊” 2019年1月,不滿30歲的呂樹方加入銅仁棚改項目任項目總工,面臨體量大、工期緊、施工技術復雜的情況,他說:“如何攻克難關,我們要比別人多一分的主動”。 ![]() 青年志愿者 項目初期,管理人員不足,施工環境復雜,為了提升施工進度,他從早到晚堅守在現場,面對17.9米深、支護面積2萬平方米的基坑支護這塊難啃的硬骨頭,他帶領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奮戰在施工一線,研究圖紙,編制和優化施工要點方案,“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成為他的工作常態。 2020年3月,10號樓基礎獨基施工和9號樓人工挖孔樁的釬探正在進行,在連續一周挖不到持力層的情況下,為了確保樁基的安全性,他奮戰在一線,帶領隊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間斷持續盯在現場長達半個多月,終于按時、保質完成了施工任務。 復工復產,他們是勇挑重擔的“排頭兵” 2020年初疫情爆發,工期緊張又遇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刻不容緩。“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協調聯動,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復工復產,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確保如期優質履約。”33歲的王正興,挑起了任職施工經理以來的第一個“考驗”。 項目650多位管理人員及勞務工人已順利返崗,但項目運轉還缺“原料”,在物流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材料采購供應遲遲沒有跟上進度。面對困難,他積極帶動項目青年員工主動出擊,與鋼材、混凝土生產廠家對接協調,將原料供應精確到每一個零件,辦理重點工程運輸通行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量材料進場,原材料供應可滿足項目一個半月正常施工需求,復工率達到100。 屬地融合,他們是央企擔當的“代言人”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2019年11月,銅仁項目黨支部發起號召,將10名青年聚集到了志愿服務的大旗下。 2019年入職的聶惠琦,臉上還帶著初出象牙塔的青澀,行動中卻透露著成熟和穩重。在銅仁項目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跳出舒適圈,志愿抗擊第一線”,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中新入職員工聶惠琦的行動力和拼搏心,她說“疫情不止,戰斗不息”。 ![]() 銅仁項目青年 接到復工指令,她跨越重重關卡,回歸工作崗位。在項目上,服從管理安排,向黨員看齊,主動加入項目值班隊伍,加強返工人員看護隔離,體溫檢測,將青年的熱血和奮進揮灑在項目前線;在項目外,她積極響應團支部號召,到銅仁市碧江區環北街道辦事處桐梓巷社區防疫卡點,為辛苦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遞上一杯熱茶,帶去二十冶的深情問候,用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二十冶青年的責任擔當和青春風采。 豐碑永固,情懷不老。2020年12月,中國二十冶銅仁棚戶區改造項目不負眾望,迎來“雙優”工程大獎。二十冶青年,用擔當和實力,讓業主“放心”,讓社會“放心”。而這種“放心”的企業情懷,將持續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和奮斗中,不斷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張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