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動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企業和群眾經常辦理的事項,今年要基本實現“跨省通辦”。 ![]() 報告還指出,疫情期間我國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阿拉釘認為電子證照、電子簽名、電子合同保障了疫情期間政務和商務的日常運作。 常態化防疫下的物流管控,使得紙質證照、紙質合同難以確保準時送達,給日常政務商務往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通過運用電子簽的形式,任何文件簽署皆可在手機端在線完成,保證了社會正常經濟往來,助力實現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 如使用釘簽約簽約一份電子合同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實名認證,通過聯網核查驗證簽署人身份信息的真實性,驗證通過將頒發數字證書;第二、簽署意愿驗證,通過手機驗證碼、活體認證、指紋認證等方式確認簽署人的真實簽署意愿,第三、時間戳固化+數字證書簽名加密,通過時間戳技術對合同哈希值進行授時與守時檢測,確保合同簽署時間的準確性性;使用簽署人數字證書對電子合同進行簽名加密,確保合同簽署的有效性,加密后的文件將無法被篡改。 ![]() 實名認證環節,需要簽署人提供各種證明材料。個人簽署協議時,需要提供并驗證其姓名、身份證、手機號。 企業簽署協議時則更為復雜,往往需要三個步驟:1. 提交真實的工商執照信息、法人信息、授權信息;2. 公司法人在線認證并授權;3. 企業對公賬戶打款驗證。 很多企業在上線電子簽約項目后,遇到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如何推動員工、經銷商、供應商來進行實名認證。如零售行業規模大的企業,往往就有數千家門店遍布全國,員工上萬人,每名員工都需要簽署勞動合同、保密協議、員工手冊等人事協議,再加上人員流動大,需要實名認證的數量非常龐大。 目前阿拉釘電子簽約平臺已接入公安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多個國家信息庫,來驗證簽署人的身份信息。而電子證照集合了各類證明信息,并參照《電子證照總體技術架構》、《電子證照目錄信息規范》、《電子證照元數據規范》、《電子證照標識規范》、《電子證照文件技術要求》、《電子證照共享服務接口規范》等六項國家標準,保證其唯一性、數據不可篡改。 隨著在電子簽約技術的普及浪潮之下,大型企業在人事部門、采購部門、物流部門等各個部門、多個業務線、分子公司進行電子簽約的全面應用,實名認證的規模越來越大、復雜性越來越高,電子證照的全國互通互認,將有助于大型企業提升合同簽署效率,快速推進業務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