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北京首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家顧問聘任儀式及座談會在京舉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北京食用菌協會會長劉宇研究員,北京草業與環境研究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學科帶頭人孟林研究員,北京功能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菊產業研發中心主任及花卉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黃叢林研究員、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油雞研究開發中心王海宏副研究員,國家蔬菜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陳春秀研究員,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農業物聯網系統集成重點實驗室主任楊寶祝研究員以及北京六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吉萍博士等7名專家被特聘為首匯農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共同為首匯農業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和發展智慧農業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禮聘儀式之后,首匯農業總經理王守玉及各位專家以“推進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建設農產品高端品牌”為主題,圍繞中國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智慧農業與高品質農產品品牌建設等問題展開深入溝通和探討。 ![]() 會上,王守玉先生提出,首匯農業立志為中國用戶提供高品質農產品和優質服務,但目前,尤其是以企業為主體做農業,還要保證優質優價,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保證產品品質,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都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對此,各位專家積極建言獻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提出了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建立企業質控標準,用數據說話,督促農戶科學種養 劉宇研究員認為,企業率先建立一套自己的專屬質量標準和管控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在基地的選擇上,需要專家去各個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與交流,把地域特點、風土人情、風俗文化和土壤環境及氣候要素等綜合起來進行分析,以保證合作后基地可以持續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在這個問題上,黃叢林研究員提出,企業需要關注種養殖全流程,用企業的質量標準和管控體系,對農戶生產過程中用到的東西、技術做到完全把控。不僅要看基地自己提供的檢測報告,還要進行飛行檢查,自己派人抽查農產品自己做好質量控制,用第三方的數據說話,從而保證產品質量。讓每一位消費者收到的農產品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之上。不止如此,新鮮的農產品一定要做到冷鏈配送,這樣才能保證從田間到餐桌的新鮮度。 除以上幾點,孟林研究員和王海宏副研究員都指出,企業還要持續關注消費者購買時和食用時的體驗,才能知道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孟林研究員認為,除了第三方檢測數據以外,消費者食用時對產品口感的反饋及風味的滿意程度也是需要重視的。通過跟蹤服務挖掘更多的需求,才能跟生產基地和技術專家深入溝通以便解決問題持續改進,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王海宏副研究員稱,把首匯企業現有客戶群體做透、服務好,形成一定的口碑效應,企業的形象和品牌自然就做起來了。 信息化管理降費增效,切實保證從田間到餐桌全透明 從建立企業專屬的質檢標準和管控體系,到基地的選擇和生產管理,單純人工操作不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如果要在保證優質的同時還要優價,整個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各位專家選擇與首匯農業進行合作,首先可以為首匯農業引薦規范的農業生產基地,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種養技術,還為企業減少了篩選基地和產品的時間。 除此之外,楊寶祝研究員等專家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面均提出了依托5G、GIS和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比如害蟲的監測,通過使用攝像頭、傳感器、無人機等設備進行系統集成,科學監測蟲害時間和頻率,進而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不但壓縮了生產成本,還能提升農作物質量。再比如自動化信息記錄,在線實時跟蹤,都能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壓縮人力投入,降低成本的同時還提高了效率。此外,通過建設數字化的溯源系統,向消費者展示農產品種養全流程中的所有信息,保證所有產品質量可追溯,做到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全透明,可以充分提升企業品牌效應和口碑。 搞好產業融合,做好品牌建設是規模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座談會上,各位專家除了對首匯農業現階段的發展提出建議以外,還圍繞未來的發展方向及品牌建設進行了探討。對于首匯農業的“企業+農戶+科研院所”的模式,多位專家均給予了充分肯定。其中陳春秀研究員認為,企業一上來就自己做一產的難度過高,除了與已經成熟的基地競爭以外,還存在投入過多、戰線拉的過長等問題,很難做到良性循環。所以專業人做專業事,首匯農業應該先選擇與現有規范化運作的基地進行合作,待市場規模做大后再建設屬于自己的示范基地,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選擇多方合作是非常正確的方向。 楊寶祝研究員認為,企業搞農業需要兩方面入手,做好產品做好品牌是第一位的,在既有業務做到穩定和成熟之后,還需要考慮產業融合發展。在他看來,首匯農業雖然剛剛起步,但是規模化一定是未來的必經之路,根據不同基地的特質搞好產業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與已經成熟的基地合作進行推廣,因地制宜多策略發展,注意把體驗、服務、科技和創意融入到產業中。一旦在擅長的領域做到成熟穩定,就可以嘗試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如此才能規模化發展,提高品牌影響力。 張吉萍博士表示,標準化、自動化與規范化是品牌建設的必經之路。中國農業最大的問題是生產者組織化程度低,造成成本高企優質不能優價,非常需要有像首匯農業這樣對產品品質有要求的企業力量介入,可以反過來逆向助推生產方式的改變。在張博士眼中,首匯農業和各位專家聚在一起,都是為了讓中國農業生產從分散經營的方式逐漸達至規模化和標準化,從而真正能夠把好的技術用下去,實現優質必優價,對消費者和農戶都是負責的表現。 在品牌建設方面,孟林研究員補充道,做農業還要根據自身優勢找到差異化。農產品更需要文化做靈魂,首匯農業與一般的電商平臺不同,不是為了滿足普通大眾的消費做大路貨而存在的。首匯農業的目標是做精品做特色,是發展健康農業,功能農業或養生農業,是為了豐富人民的餐桌,提升大眾對食品品質的要求而存在。 ![]() 最后,王守玉總經理對各位專家提出的建議表示感謝和充分肯定。他說,各位專家與首匯農業有共同的價值觀、理念和目標,能跟各位專家合作的基地和農戶,必然是有責任心、心態開放包容的人,也是首匯農業率先要尋找的農業種養能手。首匯農業的第一步,一定是選擇優質的基地,配合優質的技術,保證優質的產品,依靠電商和新零售平臺切入市場,把現有客戶服務好,形成口碑和品牌效應。我們會率先扶持一小部分有情懷敢探索的新農人,在消費者體量變得更大之后,還會吸引更多的種養能手進行合作。 未來,首匯農業希望還可以為農戶增信和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用首匯農業品牌為更多基地產品賦能,探索發展自有生態農業示范園。只有保證優質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和響亮的品牌,穩步進入規模化發展,才是首匯農業的長久發展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