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從春節大年初四開始,就該是結婚訂單的旺季,但疫情讓一切計劃打亂。準備今年結婚的準新人們不知是否要將婚禮延期,而結婚行業的商家也在為入不敷出的經營困境發愁。 受疫情影響,包括餐飲、旅游、健身在內的很多傳統生態都受到沖擊,2020年第一季度,都起碼有至少50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結婚行業也不例外。有財經博主在微博中披露,2020年春節巨虧行業排名前五名單里,婚慶市場因在春節期間受到影響,損失排名第四。 但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疫情對第三產業影響最大,但會出現行業和服務供給方式的替代。這次疫情改變了大多數人的消費方式,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增長點,有些行業則會逆勢而上,出現爆發式增長”。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結婚服務平臺婚禮紀上,已經營線上旗艦店超過五年的汪明,過年前后正在經歷頗為艱難的生存自救。但在汪明看來,比起初創業時的窘境,現在的疫情影響還不至于讓他束手無策。 自2月初遠程復工開始,婚禮紀通過直播公開課等一系列幫扶商家舉措,“手把手式”教授商家如何通過經營線上店、熟練使用談單工具……將用戶備婚場景全部轉移到線上,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當下流行的“云備婚”,部分商家的焦慮得到了緩解。 像汪明這樣持樂觀心態的商家不止一個。另一位杭州的婚紗攝影商家也表示,“結婚需求并沒有消失,只是需要換一種方式被滿足。” 據北京某小型婚紗攝影工作室負責人徐某介紹,作為婚禮紀“云備婚”聯盟行動中的參與商家,春節結束后的第一周,平臺就推出了應對疫情的經營措施和培訓課程。比如意向階段,商家可以在線上跟有意向的用戶詳細溝通后,通過平臺意向金功能,提高用戶預訂意愿。通過線上經營之道,工作室瀕臨倒閉的情況得到改善。在他看來,婚禮紀給到商家們的扶持既解決燃眉之急,也是從長計議。 疫情爆發后,整個結婚行業的焦慮與無奈不斷蔓延。據婚禮紀運營團隊一位主管介紹,他們在給商家的培訓過程中,會不斷給大家加油打氣,幫助提高戰斗力和凝聚力。原本很多商家都考慮過通過裁員來緩解時下難題,但通過學習運營線上店鋪、遠程辦公、鉆研運營技巧,在更有序、有效的數字化經營體系下開展工作,為疫情后的復蘇和需求爆發做好充足的準備。有商家感慨“終于有頭緒了”,還有些商家在婚禮紀犀牛學院的培訓中,鼓勵大家保持健康心態,互幫互助,一起渡難關。 在婚禮紀副總裁張浩宇看來,“平臺應該更長遠、更有效地去幫扶商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未來一年內,全國近90%商家都將擁有線上旗艦店。” 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洗牌 疫情期間,結婚商家們除了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自救之余也在盡自己所能,向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看到新聞報道中說,醫護人員急需住宿安排,來自武漢的紐賓凱酒店就第一時間聯系當地相關部門,申請作為醫護人員接待酒店,獲得審批后,當天便啟動安全接待。像這樣有社會責任感的平臺商家,婚禮紀也會格外的關注。 據一位結婚行業人士透露,所有的風暴過后,都猶如大浪淘沙會沉淀下精華,那些真正有能力、用心經營的從業者們,會真正留下來并且更上一個臺階。這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洗牌。 據數據統計,全國結婚服務企業有470多萬家。對于企業商家而言,結婚行業門檻相對低,同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婚慶消費不具有連續性,傳播方面大多完全依靠口碑傳播的獲客渠道十分單一。由于用戶分散,需產生高額的營銷成本,因此獲客成本也非常高。 而結婚服務線上平臺通過整合產品信息和社交化的內容分享,將備婚用戶聚合并匹配給結婚服務企業,其核心價值在于大幅降低傳統結婚服務企業的獲客成本。 那些關注長久事業、思維意識更加超前、敢于接受先進運營方式的優質商家,抗風險能力會更強,未來的增長空間也會更大。正如婚禮紀創始人俞哲在去年“金犀獎”峰會上所說的,“未來成功的企業,都是在本行業數字化方向發展全面的企業。既有扎根行業領域的專業服務能力,又有全面數字化的運營能力”。 “報復式”消費終將到來 經濟學者葉青在他的《疫區日記》中寫道,“新冠肺炎來了,一夜之間,理發廳都關門了,而我們每個人的頭發依然在長,總要理發的。”這被他稱為“頭發理論”,也并不擔心疫情之后經濟的恢復,他認為“報復式”消費終將到來。 在社交網絡上,#疫情之后就結婚#的話題也頻頻成為熱點。 從宏觀經濟來看,近年來,雖然中國結婚率連年下降,但結婚消費總量卻在逐年攀升。據2020年1月結婚產業觀察發布的一份《2020年中國結婚消費趨勢洞察》顯示,2019年平均每對新人結婚消費達22.3萬元,是五年前的3.5倍,其中婚紗禮服和婚禮策劃增長明顯,高達5-6倍。有研究預測,2021年中國結婚消費規模將突破3萬億元,相較2017年實現翻倍。 中國婚嫁是一個泛消費市場,而結婚產業可以通俗地稱為“大幸福產業”,與結婚相關的消費都可以計入大幸福產業。包含婚宴、婚紗、攝影、婚禮策劃、禮服和婚車以及蜜月旅游、喜糖喜酒、珠寶首飾和家電家紡,甚至涵蓋了金融、保險、房產、家裝、旅游的幸福產業,的確是萬億人民幣級別的消費市場。 結婚消費所涵蓋的消費種類之多,作為拉動國家GDP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甚至能帶動旅游、文化、酒店、餐飲等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 而如何應對疫情對中小企業造成的經營危機,國家和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各類政策,張浩宇表示,“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這些政策,結婚商家也能疏解一些經營壓力。” 為減輕疫災對納稅人帶來的損失,財政部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出臺臨時性稅收政策《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包括文體、教育、醫療、餐飲、住宿、家政、婚慶等在內的生活服務行業,疫情期間免征增值稅。 一個月前,蘇州市政府發布《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簡稱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蘇“惠”十條),其中關于減免中小企業房租等政策,無疑是能幫助更多商家度過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