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報道,汽車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車內輻射、空氣污染等成為了車主看不見的“健康殺手”,據專家介紹影響車內環境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多達162 種,部分有毒物質會使人們造成頭暈、惡心、咳喘等“乘車綜合癥”,超標嚴重的VOC對人體肝、腎、呼吸系統、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會造成嚴重危害。 據了解中國在2007年12月發布的HJ/T 400-2007 《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2009年發布的GB 24409-2009《汽車涂料中有害物質限制》強制性標準,2009年12月中國環境保護部發布《車內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要求》征求意見稿和2012年3月相繼發布的GB/T 27630-2011 《乘用車內空氣評價指南》中對影響車內環境的VOC檢測與標準都有具體的要求。經專家介紹,對各類影響車內環境的VOC中,危害性較大的主要有苯、丙酮、甲苯、乙苯、二甲苯、乙烯乙二醇丁基醚、游離甲醛等。車內各種配件,如座椅、坐墊、座椅套和座椅面料等;車內飾,如車內地板、門內護板、車頂棚襯里等;汽車生產中使用的油漆、稀釋劑和黏合用的膠水油漆等。據調查,由于車內空間狹窄、密閉、車內各類材料在高溫天氣暴曬下持續釋放的有害物質會大量揮發,導致車內空氣污染的幾率大大提高,這些現象導致車主和乘客的人身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隨著人們對汽車車內空氣質量和自身健康的重視,社會對車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來源與檢測也越來越重視。目前國內汽車殺菌類的產品主要以一次性液態霧化消毒方式進行汽車殺菌消毒,根據專家介紹目前液態或霧化殺菌的效果明顯,但作用時間有限,無法在各類揮發性有毒物質持續釋放的條件下達成長效殺菌作用。報告顯示國內外在醫用和食品包裝方向使用的包裝薄膜具有防腐和殺菌作用,室內抑菌類的建筑薄膜已被廣泛使用于醫院、學校等場所。據悉目前一款由上海和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由國內新材料領軍人物,“科學中國人2016年度人物”房永征教授領銜研發的汽車膜抗菌膜產品即將上市。上海和宣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汽車膜原有隔熱、高清、防紫外線等功能的基礎上研發的納米技術汽車抗菌膜,通過精密涂布設備在PET光學薄膜表面涂覆2-3um的納米抗菌層,釋放納米抗菌離子,能有效破壞車內細菌的活力和構成,改善和抑制車內空氣不流通和因車內VOC超標釋放的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可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保持長效殺菌作用,并對部分有毒物質形成高達99%的殺菌效果。 據悉上海和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于多家汽車膜品牌達成產品預售意向和定制生產計劃,公司旗下CP汽車抗菌膜(30M規格)也將于2020年3月上市,上海和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產品理念和研發思想,致力于為中國車主帶來更多的健康與創新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