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日益嚴重的全球性能源短缺、氣候異常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正在向人類敲響“警鐘”,開發清潔性的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近年來,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異軍突起”,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也迎來發展“風口”。作為行業浪潮中的一葉“扁舟”,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冠新材”也站在了時代的十字路口。 值得一提的是,明冠新材近年來的表現可圈可點。從業績上看,其營收、凈利潤實現逐年增長,凈資產收益率高于行業水平;同時,其現金流充裕,“造血”能力增強,持續經營能力向好。從研發實力上看,明冠新材逐年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高于行業水平,取得的研發成果“頗豐”。此外,明冠新材所處產業鏈完整,上游原材料采購價格走低,下游客戶優質穩定,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一、主要產品收入逐年遞增,新產品走勢良好或成利潤增長點 成立于2007年11月30日,明冠新材的主營業務為新型復合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背板。 2020年1-6月,明冠新材來自太陽能電池背板、鋁塑膜、防護膜、POE膜的收入分別為30,667.56萬元、1,936.84萬元、869.87萬元、249.2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0.94、5.73、2.58、0.75。 ![]() 長期來看,太陽能電池背板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均超過九成,為明冠新材最主要的產品。 2017-2019年,明冠新材來自太陽能電池背板的收入分別為5.92億元、8.57億元、8.84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99、99.2、94.11。 除了推動主要產品銷售收入逐年增長外,明冠新材依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配方及生產工藝,陸續開發了鋁塑膜、特種防護膜、POE膠膜等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順應市場需求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開發的產品自投入生產以來,銷售收入大幅增長,有望成為明冠新材未來的利潤增長點。 2017-2019年,鋁塑膜實現的收入分別為6.84萬元、199.99萬元、1,880.78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1、0.23、2。 2018-2019年,防護膜實現的收入分別為488.99萬元、3,213.41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57、3.42。2019年,POE膜實現收入436.69萬元。 產品良好的增長趨勢,推動明冠新材主營業務收入逐年遞增。 2017-2019年,明冠新材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92億元、8.64億元、9.39億元。 ![]() 與此同時,主要產品太陽能電池背板的產能利用率、產銷率高企,毛利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2017-2019年,明冠新材太陽能電池背板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5.72、88.22、96.38,產銷率分別為96.14、100.64、97.98。 ![]() 2017-2019年,明冠新材的主要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1.66、20.89、23.41,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回天新材”的主要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8.91、13.98、12.69,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來股份”的主要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0.33、24.45、21.81,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凱膠片”的主要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3.14、6.79、5.67,蘇州賽伍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伍技術”的主要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5.51、19.61、19.36,杭州福斯特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斯特”的主要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4.38、21.46、18.16。 同期,上述5家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主要產品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2.45、17.26、15.54。 ![]() 近年來,明冠新材的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產銷率高企,主要產品毛利率增長態勢明顯;此外,明冠新材把握市場發展方向,不斷開發新產品,主營業務增長態勢良好。 二、“十四五”規劃最核心行業之一,背板銷量全球市占率達13.37 值得一提的是,明冠新材的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背板,主要應用于光伏發電行業。 進入21世紀以來,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和傳統能源的稀缺所形成的“矛盾”越發突出,開發可再生的新能源迫在眉睫。而“太陽能”因其具有清潔性和可再生性,成為替代傳統能源的最佳方案之一,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也迎來“風口”,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方面,光伏發電行業作為國家重點開發的新能源行業之一,在政策扶持力度、補貼規模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 2020年4月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光伏發電行業是“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行業之一,國家能源局將繼續大力推動光伏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未來太陽能光伏將成為我國多數地區上網電價最低、規模最大的電源。這些都將為光伏行業的發展助力。 另一方面,中國光伏發電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市場容量巨大,行業前景廣闊。 2017年,中國光伏新增并網裝機量達到53GW,同比增長超過50,累計并網裝機量高達130.25GW,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受政策影響,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下滑至30.1GW,同比下降32,累計光伏裝機并網容量超過204.3GW,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2020年,在未建成的2019年競價項目、特高壓項目,加上新增競價項目、平價項目等拉動下,預計中國新增光伏市場將恢復性增長。“十四五”期間,隨著應用市場多樣化以及電力市場化交易、“隔墻售電”的開展,新增光伏裝機將穩步上升。 與此同時,基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明冠新材的太陽能電池背板產品獲得眾多客戶的認可,在光伏發電行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在產品質量與性能上,明冠新材的太陽能電池背板產品通過了眾多大型光伏組件廠商的質量認證檢測,已成為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阿特斯、韓華新能源等大型太陽能組件廠商的重要供貨商。 按照每GW組件安裝量對太陽能電池背板的需求量為530萬平方米測算,2019年中國內地組件總產量為98.6GW,中國市場對應對太陽能電池背板的需求量為41,806.4萬平方米。 而2019年明冠新材的背板產品總銷售量為6,804.06萬平方米,其中內銷量為4,631.32萬平方米。根據前述數據估算,明冠新材生產背板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3.37,約占 中國市場份額的11.08。 此外,與行業內主要的太陽能背板生產企業相比,明冠新材的太陽能電池背板銷售量穩居前三。 2019年,明冠新材的太陽能電池背板銷售量為6,804.06萬平方米,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賽伍技術、中來股份、福斯特、樂凱膠片、回天新材的太陽能電池背板銷售量分別為16,474.57萬平方米、11,616.61萬平方米、4,967.69萬平方米、4,205.5萬平方米、2,229.7萬平方米。 ![]() 近年來,太陽能因其清潔性和可再生性,成為替代傳統能源的最佳方案之一。在產業重要性日益凸顯和政策扶持的雙重利好之下,明冠新材未來發展可期。 三、營收凈利穩增,ROE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搭乘行業“東風”,明冠新材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營收、凈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現金流充裕,償債能力向好。 2016-2019年,明冠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01億元、5.95億元、8.67億元、9.46億元,2017-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48.22、45.77、9.11。 同期,明冠新材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0.26億元、0.37億元、0.88億元、1.05億元,2017-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45.2、137.82、18.54。 ![]() 《金基研》分析同行業可比公司數據注意到,近三年明冠新材的凈利潤保持增長,相比同行業公司,凈利潤增速看“穩”。 2017-2019年,同行業可比公司回天新材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4.86、7.07、33.24,中來股份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8.52、-50.11、100.11,樂凱膠片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5.54、-65.21、16.52,賽伍技術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42、-13.97、2.12,福斯特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0.97、28.17、27.33。 ![]() 此外,明冠新材現金流及貨幣資金充裕,長、短期借款大幅減少,資產負債率走低,償債能力向好。 2017-2019年,明冠新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0.99億元、0.49億元、1.4億元。同期,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1.17億元、1.13億元、1.06億元。 2017-2019年,明冠新材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5.1、45、38.68,同期,其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5,314.89萬元、4,224.09萬元、500萬元,長期借款余額分別為4,050萬元、3,300萬元、2,050萬元。 ![]() 與此同時,2018-2019年明冠新材扣除加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凸顯。 2017-2019年,明冠新材的ROE分別為7.42、15.77、13.64,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回天新材的ROE分別為5.43、5.47、8.45,中來股份的ROE分別為20.41、2.71、7.05,樂凱膠片的ROE分別為3.24、0.18、0.61,賽伍技術的ROE分別為28.07、18.44、15.6,福斯特的ROE分別為11.18、8.2、13.75。 同期,上述5家同行業可比公司的ROE均值分別為13.67、7、9.09。 ![]() 2017年以來,明冠新材營收、凈利潤實現穩增長,凈利潤增速表現“穩健”;此外,其現金流、貨幣資金充裕,長短期借款逐年減少,資產負債率走低,ROE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具備持續經營能力。 四、研發費用率高于行業均值,核心技術產品收入逐年提升 創新能力體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沃土”。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明冠新材歷來十分重視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工作,取得的研發成果“頗豐”。 一方面,明冠新材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明冠新材投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074.84萬元、3,351.19萬元、3,732.3萬元、1,303.89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49、3.87、3.95和3.82。 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回天新材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45、4.19、4.9、3.35,中來股份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73、4.12、3.5、3.35,樂凱膠片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42、3.31、4.09、3.69,賽伍技術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9、3.68、3.41、2.68,福斯特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33、3.73、3.18、3.44。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上述5家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77、3.81、3.82、3.3。 ![]() 此外,明冠新材高度重視研發工作,培育了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的研發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截至2020年6月30日,明冠新材研發團隊由43名研發人員構成,全部為專職研發人員,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11.78。 其中,明冠新材擁有核心技術人員6名,分別為閆洪嘉、李濤勇、李成利、徐海燕、紀孝熹,上述人員均為擁有多年從業經驗,具有較強專業背景,是明冠新材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的骨干力量。 另一方面,基于不斷加大的研發投入和高度專業化的技術研發隊伍,明冠新材取得了豐富的研發成果。 截至2020年6月30日,明冠新材共擁有專利權108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獲得了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以及江西省宜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此外,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明冠新材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其主要包括功能性高分子薄膜研制技術、特種粘合劑開發技術、材料界面處理技術、材料光學設計技術、精密涂布復合技術和功能性材料分散技術等。在薄膜基材和膠粘劑制備、材料表面處理以及涂布復合工藝方面形成了其核心能力,增強了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 憑借獨有的核心技術體系,明冠新材核心技術產品貢獻的收入逐年提升,在其營業收入中的比重接近100。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明冠新材核心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92億元、8.64億元、9.39億元、3.3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58、99.69、99.28、98.72。 ![]() 以優秀人才“托底”,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明冠新材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研究開發能力,為其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上游原材料價格走低,下游客戶資源優質 企業所處產業鏈的完整度、有效性,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本和效益,是影響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光伏發電產業鏈較為完整,光伏制造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光伏發電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行業,包括生產電池片的硅料、硅棒等,生產背板用的氟膜、PET基膜等;中游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以及安裝系統支架、逆變器等;下游為應用系統環節。 2019年,中國硅片產量134.6GW,同比增長25.7;電池片產量108.6GW,同比增長27.8;組件產量98.6GW,同比增長17。中國光伏產品的國際市場不斷拓展,在傳統歐美市場與新興市場均占主導地位。同時,光伏制造的大部分關鍵設備已實現本土化并逐步推行智能制造,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 而身處光伏發電產業鏈中游的明冠新材,同樣受益于此。 一方面,上游行業生產技術逐步提升,原材料價格呈逐年下降趨勢,帶動明冠新材主要產品的單位成本逐年下滑,有利于控制生產成本。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明冠新材采購的原材料主要為PVDF氟膜、PVF氟膜、PET基膜、耐候PET膜、聚烯烴粒子,其中,PVDF氟膜的采購價格分別為3.3元/平方米、2.47元/平方米、2.46元/平方米、2.46元/平方米,PVF氟膜的采購價格分別為9.18元/平方米、8.84元/平方米、7.19元/平方米、7.95元/平方米,耐候PET膜的采購價格分別為4.24元/平方米、3.49元/平方米、3.48元/平方米、3.12元/平方米。 ![]() 同期,明冠新材主要產品單面氟膜背板的單位成本分別為11.19元/平米、10.96元/平米、10.22元/平米、10.19元/平米,雙面氟膜背板的單位成本分別為22.27元/平米、23.77元/平米、21.61元/平米、18.58元/平米,BO背板的單位成本分別為9.56元/平米、7.36元/平米、6.5元/平米、6.85元/平米。 ![]() 另一方面,由于具有高性能和高性價比的特點,明冠新材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背板逐步為越來越多的組件企業認可,目前,明冠新材在產業鏈下游積聚的客戶群體主要為全球范圍內的大型光伏組件企業。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明冠新材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13億元、5.36億元、5.3億元、2.27億元,占當期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9.46、61.86、56.08、66.4。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光伏組件有25年的運行需求,需要大企業提供品質保障,大企業的品牌、技術、市場優勢更明顯,因而下游行業的集中度也較高,明冠新材客戶集中度較高的情況符合行業發展特點。 在未來發展上,明冠新材將基于在太陽能電池背板領域所形成的技術及市場優勢,不斷挖掘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業務發展機會,持續投入人力、物力及資金于各類新型復合膜材料的研發領域,豐富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技術優勢,增強整體競爭力,力爭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一流新型復合膜材料研發和生產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