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和河北省、江西省、貴州省有關負責人介紹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歐青平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上個月,全國剩余的52個貧困縣陸續宣布摘帽,至此,全國832個國家貧困縣已經全部脫貧摘帽,剩余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從目前情況看,到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 以下為文字實錄: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 歐青平: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家在防止返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方面工作的有關情況。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上個月,全國剩余的52個貧困縣陸續宣布摘帽,至此,全國832個國家貧困縣已經全部脫貧摘帽,剩余的貧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從目前情況看,到年底,所有貧困人口也將全部退出。為確保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今年初我們指導各地普遍建立了防止返貧和監測幫扶機制,在對剩余脫貧攻堅任務攻堅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止返貧致貧。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及時出臺了《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各地全面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收官之年建立并實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是一項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制度保證,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早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就強調“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要求“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不能等他們返貧了再補救”。隨著脫貧攻堅任務接近完成,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十分關注2020年后扶貧政策走向,擔心扶貧工作會戛然而止,期盼各方面的幫扶政策能夠延續一段時間。部分已脫貧人口政策性收入占比較高、自我發展能力還顯不足、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一旦扶貧政策斷檔,這些人很可能返貧。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不符合現行扶貧標準的邊緣人口也存在致貧風險。 為切實防止返貧致貧,在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亟需建立實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變事后幫扶為事前預防與事后幫扶相結合,及時發現風險,及時落實幫扶,實現貧困人口動態清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承上啟下關鍵期,黨中央及時對防止返貧和幫扶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建立監測幫扶機制,補齊了防止返貧致貧的制度拼圖,筑牢了脫貧攻堅成果的保障網,同時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明確了工作路徑和抓手。 今年3月20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了《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的各方面要求。在這里我向大家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一是監測對象方面。以家庭為單位,主要監測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脫貧但不穩定戶和收入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 二是監測范圍方面。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 三是監測程序方面。《指導意見》要求,以縣級為單位組織開展,通過農戶申報、鄉村干部走訪排查、相關行業部門篩查預警等途徑,由縣級扶貧部門確定監測對象,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實行動態管理。 四是幫扶措施方面。《指導意見》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主要采取開發式幫扶措施,包括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等等。對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 五是工作要求方面。明確細化了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省市區縣級的工作責任,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同時要求各地減少不必要的填表報數,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今年以來,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建立并全面實施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的機制,聚焦兩類群體存在的返貧致貧風險和突出短板,及時落實幫扶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我就先簡單地向大家介紹這方面的情況,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