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導者到領袖的信仰之躍,他的秘訣里有兩個字——堅持。他是誰?上海智數家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委員、全經聯可持續委員會副主任、國內住宅科技系統主要推動者之一——束健。 他曾任朗詩科技公司總經理,參與朗詩戶式化三恒系統研發,在科技住宅領域持續創新突破,是典型的技術型領軍者。2015年創立智家三恒,他負責企業的戰略目標的制定和運營,也帶領著一支高效、迅猛、執行力極強的團隊。 熟悉束總的人都用「極致愛追求完美」這樣的話來評價他。言必信行必果是他「血液里面流淌的脾性」,也是他做事的準則。束總在我們常人眼里有著光鮮亮眼的履歷,而背后考驗的,則是他工作中十年磨一劍的匠心精神,不忘初心、恪守契約精神,方得始終。 近日,束總接受了編者的采訪,分享了他對契約精神和匠人之心的看法。 談工作:何為匠人之心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和追求。我喜歡科技,所以首先選擇了籌辦企業,因為有了企業才有可能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參與技術研發是一份幸福,除了為室內環境帶來一種工匠的聲音外,也希望將技術的資源整合起來,為中國的科技系統增加一些力量。” 作為穩扎穩打的理工科技男,束總在擔任朗詩集團采購總經理的時候,對配套的供應鏈也做了深入的了解。2013年,在朗詩內部創業,創立了朗詩集團對外服務品牌,開始對外進行科技系統的技術服務。 后來創立了創新型互聯網科技團隊——上海智數家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本著讓更多人享受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用創新的方式,將毛細管輻射技術、全置換新風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用智能的方式集成起來,讓普通住宅也能實現恒溫恒濕恒氧的室內環境,打造了基于改善室內環境為目標的智家產品品牌。在原有的生產研發環節得到升級拓展,更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與售后服務保障。 身份標簽,事業有成,沒有阻擋束總繼續前行,扎根蘇州,成立智家總部,他依舊是拼命三郎。除了管理公司事務,還要出席各大活動,已經站在高山的頂峰,卻比誰都要堅持、努力。 無論什么時候始終風雨不改堅守崗位,愛崗敬業,懷抱匠人之心,將事情做到極致。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現在的成就就是日常工作點點滴滴的總和。 談客戶:何為契約精神 “通俗來說,契約精神最直接的體現是善于擔當,這個是你最看重的一個品質嗎?” “我在工作中非常強調員工的責任擔當精神,同時在家庭教育中,我也從小給孩子培養這個意識,盡管孩子現在年齡還小,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但是我希望它能像種子一樣在孩子心里扎根發芽,直到長成蒼天大樹。” 很多和束總接觸過的客戶,都會覺得他是個沉穩、靠譜的人,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在束總看來,要維系與客戶的關系,就需要注重客戶對企業品牌、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的認可,包括知名度和美譽度。只有客戶信任你,他們才安心和你達成合作意向,這些都是建立在我們對客戶的承諾基礎上,即契約精神,它在職場中也是共情能力的表現,是愛崗敬業踏實務實的作風,是言必信行必果的風骨。契約精神不僅是品牌成長的基石,也是智家人前進穩定發展的基石,讓客戶擁有真正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如今的商業社會中,擁有契約精神的企業其實是在積累信用資產。向客戶作出承諾時,實際上是發行企業的信用貨幣,客戶覺得企業靠譜有安全感,愿意有深度的合作。這種靠譜就是高信用值的體現,兌現與客戶的承諾,都是在積累企業的信用財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和人脈,從而發行二次信用貨幣。 談企業文化:何為認同感 “很多人都說,進入智家,都會被他的文化感染,并喜歡上它,這和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有關聯吧?” “員工只有認同企業文化,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來規范自己,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可以更好地做事,這才是企業文化的真正力量。” 在很多人看來,企業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都是看起來很虛的東西,對實際工作的幫助不大,但是在智家人的眼中,它們一點也不虛,而是非常有分量的東西。企業使命就是智家人的初心和出發點——成就客戶,幫助客戶解決實際問題,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找到有方向性的正確決策。清楚了使命,有了出發點,也要有到達點,這就是智家人的愿景——致力于成為一家高效能的多元化企業。而創新、優化、誠信和共贏,就是智家人的價值觀,也是使命和愿景中間的那條線,它指導著智家人怎么可以回到本源,少走彎路。 企業文化很多時候不是掛在墻上的,而是需要傳播出去,企業文化是幫助管理者與員工之間、以及員工相互之間建立起鏈接,建立起信任感,而最直接的就是“感染力”。在束總的心中,能量是可以感染的,通過自己的工作態度以身作則,為員工樹立好的標桿。一個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遠。 對契約精神心存敬畏,守信,尊重契約規則,對承諾或默許的事情必須兌現,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這就是契約精神。 匠人之心,就是對自己的產品及服務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目標有執著的堅持和追求。 在束總看來,契約精神與匠人之心在職場上的精神內涵就是誠信守信和愛崗敬業,這是崗位的需要、企業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