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大學生在實踐的大課堂中了解社會,正確認識國情,?進一步鍛煉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完善自己。7月20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計算機系乘風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歷時十九個小時,風塵仆仆地跨越七百余公里去到廣東省韶關市長江鎮凌溪村進行為期七天的凌溪村調研與支教三下鄉活動。 隊員還沒進村,村委的熱情仿佛想要融化隊員的疲勞, 凌溪村的村委書記黃金發書記便已經在安排好的住所等候隊員的到來。隊員到來后與村委進行的細致交流更是大大方便了日后的調研以及支教的進展。 乘風調研組方面,通過多日的實地走訪和調查研究發現,凌溪村有著美麗的山形地貌和豐富的毛竹資源。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玉扣紙,也是凌溪村的一大特色。凌溪村是仁化縣“玉扣紙“傳承保護基地。同時凌溪村也有著悠久的紅色革命文化,如有中共五嶺地委舊址,古城墻以及凌溪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紅色革命舊址。但由于交通閉塞,村子很多產品外銷困難。村民經濟來源單一,生活條件普遍低下。導致凌溪村的發展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乘風調研組通過走訪村中的貧困戶,發現扶貧要先扶志,思想上的脫貧才能真正實現到行動中去。 乘風調研組針對凌溪村的發展現狀,認為首先要從產品外銷方面思考出路,當今互聯網發展如此之快,每個人都離不開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比如微信的發展就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方式,讓其更加便捷。乘風調研組為村子創建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凌溪印象。公眾號從凌溪的發展歷史,自然風光,紅色文化,特色產品等方面進行介紹宣傳。同時還將村子的特色產品,通過微店的形式進行網絡的線上銷售,方便大家進行購買。最后乘風調研組根據實地考察和走訪收集的資料,從食,住,行,游,購,娛這六大方面撰寫了凌溪村整體規劃布局的可行性報告,為凌溪村在農業轉型旅游業提供建議和意見。 乘風服務隊通過七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凌溪村當地做出了貢獻,提高了凌溪村的宣傳力度,同時還發揮了大學生專業知識,為大學生走進社會增加了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