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的六月,注定將成為餐飲行業的“春天”。首屆中國外賣節,也就是6月18日至6月28日期間,美團App外賣頻道將啟動“618外賣節”。屆時,中國飯店協會將攜手入駐美團外賣的東來順、犟骨頭、宏狀元、小楊生煎、南京大牌檔等知名連鎖品牌飯店,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寧波5個城市的4000家線上門店開啟促銷活動,為消費者提供滿減、減免配送費、折扣套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折扣套餐力度1-7折不等。 據悉,截至6月2日,已有4200品牌企業報名參加外賣節線上促銷活動,包括四有青年、小恒水餃、四海游龍、曼玲粥店等中式餐飲、西式餐飲、時尚飲品、特色名吃、休閑食品業態的企業,預計外賣節期間將帶動餐飲促消費20億元。 布局外賣業務,成為門店抵御危機的防控壁壘 本次外賣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餐飲行業積極展開自救和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舉辦,是一場促消費、穩就業、匯聚行業發展新動能、引導行業發展新趨勢的線上線下連動的全國性行業盛會。 對于外賣節在當下舉辦的意義,中國飯店協會常務副會長、曼玲粥店品牌創始人鄧公斷表示,現在是共享時代,已經不是單打獨斗,閉門造車的時期,只有共享才能共贏。此次活動,能夠接觸到更多優秀的外賣餐飲企業家,給餐飲品牌提供了一次交流機會。老字號鍋貼連鎖品牌“四海游龍”網絡行銷部經理陳文靜則坦言,外賣是商家的一門學科知識,外賣平后臺功能和營銷使用,以及數據化引導經營,值得商家投入精力去研究、學習,這次盛會是一個良好的機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抵御危機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整個疫情階段,相對于其他部分快餐品牌而言,我們整體是比較優秀的。”網絡行銷部經理陳文靜表示,“外賣是四海游龍的核心業務,占據日常收入一半以上,疫情期間和去年同期對比,營收達到80以上。能夠在線上業務保持穩定發展,不受疫情沖擊,主要在于我們外賣業務有一個比較好的根基。對于外賣,我們始終堅持的就是一顆接受的心態和快速執行的行動力。緊跟外賣平臺的步伐,與時俱進的對后臺包括營銷工具的使用投入,不斷完善自身功能,進而抓住流量。一句話總結就是,因為‘快’,順應了變化。” 無獨有偶,曼玲粥之所以能避免疫情的波及,同樣是因為自身建有成熟的外賣體系。曼玲粥店品牌創始人鄧公斷介紹,“曼玲粥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門店,超過90的營業額來自于外賣,100門店上線美團外賣業務。復盤整個5月份,營收跟同期相比已經恢復了80左右。” 疫情發生后,在美團外賣“春風行動”降低傭金、提升曝光和技術扶持下,四海游龍與曼玲粥通過加強安全衛生檢測,優化包裝服務,調整外賣餐品,給品牌防御加碼加力,進而安穩度過了危機。 外賣指引企業發展,更好洞察消費者心理、獲得更大客流 疫情期間,堂食不能營業,外賣業務的價值越發凸顯。“不管是傳統餐飲還是新餐飲,外賣收入都會成為門店收入占比很高的一部分。”談及外賣業務對餐飲企業的價值,曼玲粥店品牌創始人鄧公斷說,“外賣除了增加營業額外,還可以讓門店跟顧客有更多的鏈接。比如說疫情期間就很明顯,沒有外賣的時候,你門店是沒有營業的,顧客很難觸達到你的門店,這個時候就會慢慢流失。有了外賣就不一樣,顧客是你門店的粉絲,雖然沒有堂食,但他外賣他也能點到他想吃的餐,這個時候品牌跟顧客的這個鏈接是永遠存在的。餐飲外賣是一個橋梁,拉近商家與顧客。” 對于在疫情期間提供“春風行動”幫扶的美團外賣平臺,鄧公斷表示,平臺是幫助中小餐飲鏈接更多的客戶用戶的渠道。對用戶來說,外賣平臺提供便捷,讓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上班白領用餐時間短,不能走太遠,最多只能吃到附近500米的商戶餐,有了外賣平臺后,能夠吃到三公里以內想吃的餐品了,這就是給用戶的便捷;而對于商戶,之前500米以外的商戶不屬于他的顧客,外賣平臺把配送范圍擴大到三公里,實現引流,這是共贏的。 在四海游龍網絡行銷部經理陳文靜看來,餐飲企業是一個執行者,外賣平臺是一個指引者。她說:“外賣平臺會針對性的做一些可能目前已經發生的比較有利于商家富農的事情,給到商家指引,商戶自己在對行業判斷的基礎上,做一些應對的措施和調整,適應整個平臺的變化,包括平臺給到我們目前市場上的一些變化需求,我們就可以乘勢而為,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美團外賣平臺是一個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朋友。” 針對外賣業務的運營,四海游龍與曼玲粥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定期培訓店長、員工關于外賣運營的新技能,設有專門的數據分析人員。對于門店出現的業績下滑和差評等現狀,也會及時有效解決;通過對外賣業務的學習,可以更清楚的去了解門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讓商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讓餐飲企業更好地持續發展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外賣節將設置精彩紛呈的線上活動,對中國外賣品牌進行線上展播,同時還將在杭州舉辦線下活動——第七屆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大會長三角峰會,以及《2020放心外賣杭州宣言》,倡導發展綠色外賣。相信,此次中國飯店協會聯合美團外賣舉辦的外賣節能夠助力餐飲行業沖散疫情的陰霾,促進餐飲消費,讓數字化、智能化經營更好的普及更多餐飲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