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文化遺產是歷史遺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2019年7月20日,西安工業大學文化遺產郵遞員實踐隊在劉雷波老師帶領下出發,三站式展開對陜西非遺文化的調研與訪學。? 第一站?寶雞市鳳翔縣——做泥塑藝術守護者 2019年7月20日,實踐隊在劉雷波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具有“中國泥塑第一村”美稱的六營村。泥塑藝術,始于先秦,盛于唐宋,發展于明清,歷經千年傳承。以花鳥魚蟲、祥鳥瑞獸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國古代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神靈崇拜的遺存,其流傳于民間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國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類手工制品。據泥塑大師胡先生介紹,隨著泥塑馬、泥塑羊登上生肖郵票,特別是鳳尾雞成為央視春晚的吉祥物,六營村泥塑的影響力空前高漲。如今,鳳翔泥塑已走入千家萬戶,并作為傳播文化和友誼的使者跨出國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胡新明先生的藝博園中,感受一代代人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愛與堅守;在泥塑村,感受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第二站?渭南市華陰縣——唱老腔,承經典,迎未來 7月22日,實踐隊來到陜西省渭南市華陰縣,老腔是中國最古老的音樂之一,從西漢至今已有兩千年歷史。在“華陰老腔”的發源地——雙泉村,采訪了華陰老腔的主唱張喜民老師,“老腔不僅要從幕后走到臺子上,他更應該擁有更大的舞臺?!睆埨霞拥卣f:“明年,我們將帶著老腔去美國,和那個世界琵琶家吳蠻合作演出10場?!?華陰老腔充滿了原生態的震撼美,自家的板凳、自制的琴弦、一塊驚堂木、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接地氣又獨一無二,被稱為“中國古代的搖滾”。2006年,華陰老腔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張喜民老師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代表性傳承人”稱號。華陰老腔——秦腔之魂,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越來越重視,老腔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繼承的基礎上融入了時代因素,藝術形式也隨之與時俱進,那種發自久遠時空的絕響,飽含著關中大地深厚的神韻,將愛好融于一生的追求,更凸顯了老腔的獨特魅力。 第三站?咸陽市乾縣——走乾縣乾陵,感盛唐風韻 7月24日,文化遺產郵遞員實踐隊走進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對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展開調研與訪學。乾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為唐十八陵之一,見證了盛唐的歷史文化和雄渾氣韻。佇立在乾陵述圣碑和無字碑間的乾陵61番臣石像,正是絲綢之路的61個國家,而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路,也是一條情感路,更一條文化交流路。乾陵的范圍極廣,除山陵外,還有十七座陪葬墓,包括公主墓、太子墓以及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墓。乾陵作為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帝一陵一世界,三山一景一美人。零距離感受了盛唐時期的歷史文化,利用調研、采訪、問卷等多種調查方式對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了解,傳承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中國青年一直在路上。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中國是文明古國,56個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態造就了我們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希望在現代化大都市的進程中,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要湮沒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請多走進陜西,走進文化遺產,感受鮮明的西部黃土風情,感受地域藝術特色,感受中國的非遺文化。 西安工業大學 指導老師:劉雷波 文/唐欣源 2019年7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