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博物》雜志聯手學而思網校共同開發的系列直播課程《了不起的博物·靠近一點看昆蟲》正式發布。課程將于暑期正式開講,目前已開放課程預約。通過互動直播課+動手實驗,博物專家帶孩子一起養昆蟲,在“玩”中學習生物知識,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這是《博物》雜志首次開設系列直播課,也是學而思網校素養課體系的一次直播新嘗試。兩家在各自行業中領先的機構強強合作,能讓注重觀察體驗的博物學與在線教育碰撞出怎樣的新火花,值得關注。 為什么要鼓勵孩子了解昆蟲? 將昆蟲作為首次系列直播課的主題,《博物》雜志和學而思網校的老師們顯然經過精心的考量。昆蟲對孩子們具有普遍的、非同一般的吸引力,也非常適合作為博物課的實踐目標。 很多家長都有經驗:一看到蟲子,孩子就興高采烈,完全走不動道,不僅能盯上一整天蟲子,還能問上“十萬個為什么”: “蜻蜓為什么陰雨天低空盤旋?”“家門口的螞蟻為什么成群結隊搬家?”“蟋蟀為什么在夏夜里唱起歌來?”“毛毛蟲為什么變成五彩繽紛的蝴蝶?”…… 昆蟲天然能引發孩子們的無限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即便是在城市中,昆蟲也隨處可見。從公園到馬路邊、家里,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生活著大量昆蟲,吸引孩子去靠近和觀察。 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數量最多、個體數量最大的生物。種類繁多的昆蟲,具有自然界中最多樣的生活方式、最奇特的生存策略,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生物知識,值得人類學習應用。 食蚜蠅提供者:金宸 從“有用”的角度看,昆蟲帶來的靈感在歷史上,曾經啟發人們發明、制造出種種科技產品。而在中小學中,不僅昆蟲知識在生物課上舉足輕重,和昆蟲相關的內容更出現在1-6年級小學部編版語文教材里。 總而言之,昆蟲是人類無法不去了解、不去認識的“鄰居”。昆蟲相關知識,又尤其適合從小學起。這正是《博物》雜志和學而思網校聯合推出《了不起的博物·靠近一點看昆蟲》的意義所在。 《博物》與網校攜手打磨,在線昆蟲實驗課既漲知識又好玩 《博物》雜志在科普之路上行走了16年,一直堅持產出優質科普內容。其官方微博擁有超過1100萬的粉絲,被稱為“全知全能博物君”,成功讓嚴肅枯燥的科普內容“出圈”,廣受喜愛。 可以說,有關自然、博物的科普內容,《博物》出品就是精品認證,既無需擔心其準確性,也不必擔憂會生硬無趣。正因如此,將素養課作為課程體系里重要板塊的學而思網校,近兩年選擇與《博物》雜志合作,開發了一系列科普錄播課,并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 《了不起的博物·靠近一點看昆蟲》是雙方經過長時間籌劃和設計的更深入合作課程,首次采取“直播+實驗”的形式。孩子親自飼養、0距離觀察昆蟲,邊學邊做實驗,解鎖生物知識。學習從線上延伸到線下,被動變主動,孩子每天自主觀察、學習,陪伴昆蟲度過一生! 課程大綱 此次課程將包括6節直播課+6個隨堂實驗,由博物專家帶孩子動手制作“昆蟲寶石”、配制果蠅培養基、搭建蟋蟀生態盒、制作枯葉蝶標本、孵化獨角仙、手繪昆蟲筆記,在實驗中深入探索昆蟲的奧秘。 以搭建蟋蟀生態盒為例,孩子通過親手制作,能了解人類視野之外的微小生物怎樣生活,掌握如何構建一處適宜居住的有趣小世界,學會如何和蟲子安全相處。 課程上會用到的教材和實驗材料除蟋蟀,學而思網校都會免費打包寄送給每位報名學員。其中包括中華麗金龜、枯葉蝶標本、獨角仙幼蟲等實體昆蟲,果蠅盒子、標本模具等工具材料,以及文件架、筆記紙等文具材料。通過精心準備,讓孩子們在每節課都能動起來,親自動手發現樂趣。 線上直播+線下實驗,打造在線課程新體驗 《博物》雜志為首次直播課派出了旗下“博物課堂”課程設計師、資深自然導師金宸作為主講人。作為昆蟲標本制作師,金宸老師曾多次前往國內各地區進行野外昆蟲和兩爬物種調查,還參與了《甲蟲如此害羞》、DK系列等多本昆蟲主題書籍翻譯與審校。 金宸老師還曾受邀為北京市多所中小學開展自然課程、主題講座及戶外實踐等活動,深受中小學生喜愛,被學生們稱為“蟲人”老師。 金宸老師帶孩子實地觀察昆蟲 學而思網校則為這次課程匹配了高規格的三師模式——除了資深導師授課外,還有社群班主任伴學,專家實驗指導。每個孩子報課即可入群,每個社群里配備一個班主任,全程陪伴助學。同時,博物專家定時空降社群,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雜癥,手把手指導孩子做實驗。 近幾年,博物主題的課程產品頗為熱門,但線下課堂的小覆蓋面和線上課程的互動性缺乏一直是痛點所在。《了不起的博物·靠近一點看昆蟲》通過三師模式和豐富實驗內容的配備,將線上線下的優勢融合起來,是一次具有示范性的創新嘗試,大幅度提升了課程體驗。 自然教育,博物知識,需要孩子親自體驗,動手實驗。而“線上直播+動手實驗”形式有望成為未來博物主題課程產品的一大趨勢。此次《了不起的博物·靠近一點看昆蟲》是《博物》與學而思網校深入合作、首次以“直播+實驗”形式的課程產品,將真正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帶孩子深入了解博物學,接下來雙方將合作推出更多系列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