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 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40年來的改革開放波瀾壯闊,40年來的改革開放成果卓著。 中國保險業40年的改革開放大致分為四個階段:1978年至1994年的恢復國內業務和對外開放試點、1995年至2000年的規范發展和擴大開放、2001年至2012年的快速發展和持續規范、2013年以來的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階段。 人保壽險設立、創業、成長和轉型13年的發展折射了中國保險業和中國人保改革開放的歷程,從其13年的發展可以觀察到改革開放激發的強大活力和動力。 人保壽險13年的發展,可以簡單劃分成籌建和創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轉型發展和向高質量轉型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正是中國保險業加快改革開放進程和取得豐碩成果的階段。 人保壽險13年的發展,資產規模達到3800多億元,凈資產318億元,銷售人力達到35萬人。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從1980年的4.6億元攀升至2017年的3.66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保險業總資產達16.9萬億元,發展實力持續增強;保險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監管體系、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 第一階段:引進資本、人才和技術,完善公司治理 醞釀設立人保壽險,正值中國加入WTO,加快引進外資保險公司、促進保險業分業經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階段。 2002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分業經營后主要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為順應改革開放大趨勢,在籌劃人保財險股改上市的同時,開始思考建設綜合性、多元化國際保險金融集團。設立壽險公司成為中國人保的一個重要戰略布局。這時,正值保險業改革開放“引進來、走出去”的深化階段:1992年友邦在上海設立分公司,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1997年保險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1998年保監會成立,2001年中國加入WTO加大保險業對外開放。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有外合資保險公司50家。 引進資本。 保險業是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人身險公司經營長期負債業務,需要大量資本金支撐資產負債的匹配和保證償付能力的充足。在國家財力不足情況下,引進國外資本并保持國有資本的控股地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人保壽險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由中國人保控股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1億元,股權占比為51,引進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亞洲金融集團和泰國盤古銀行資本合計4.9億元,股權占比49。 引進人才和技術。? 產品定價、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和風險管理是人身險公司的幾大核心技術。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建立時間不長,人保壽險專門從日本住友生命引進專業人才團隊,為公司搭建產品開發和信息技術管理框架,人才和技術的引進,為公司經營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產品定價難以反映市場供需的真實情況;資本市場不夠發達,投資品種較少;風險管理意識和手段缺乏。 完善公司治理。 由于市場化程度不高,2000年前后的保險公司自主經營意識、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內控和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保險公司的決策機制、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完善。2003年人保財險在香港上市,之后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平洋、中國再保險等陸續在H股和A股上市。股改上市為保險公司帶來資本補充機制的同時,對公司治理的影響更加深遠。人保壽險引進外資,引進技術和管理的同時,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明確各治理機構的職權,規范其運作,公司治理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加快了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促進了公司的規范健康發展。 第二階段:分享改革開放紅利,實現快速增長 人保壽險成立后實現了近10年的超常規發展,此時正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也是中國保險業分享改革開放政策紅利、人口紅利和資本紅利,實現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 政策紅利。 人保壽險的分支機構的快速設立和業務規模的超常規增長首要原因就是改革開放釋放的政策紅利。分業經營催生了一大批市場主體,形成了中外資并存、原保險、再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協同的市場體系。2006年保險“國十條”鼓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業務、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鼓勵保險創新。法治化推進監管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提升市場運行效率。銀行和郵政網點代理保險大幅提高儲蓄型和理財型保險業務規模。 人口紅利 。 友邦進入中國開啟了個人營銷模式,之后中國平安和其他主體陸續嘗試個人營銷。截至到2017年底中國保險營銷員達800萬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保險營銷創造了良好條件。人保壽險營銷隊伍從無到有,目前已達35萬人。 人才和 資本紅利? 。改革開放促進人才流動,加快保險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形成。人保壽險成立初期,從人保財險、中國人壽以及其他主體積聚的一批專業人才成為公司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資本市場的繁榮為人保壽險提前實現盈利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三階段:回歸本原,注重價值,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也進入到從注重規模轉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保險業發展的主旋律是回歸保障、價值轉型和防范風險。2014年,人保壽險順應國家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要求,提出“穩增長、重價值、強基礎”轉型發展戰略,進入注重價值的轉型發展階段。 回歸保障 。 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產品類型單一、銷售渠道單一、產品保障責任不足等問題。人保壽險也存在理財型、分紅型躉繳產品等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過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的問題。為防止保險業發展脫實向虛,監管部門采取輿論引導和產品強制切換等措施,推動保險向長期風險管理和風險保障型業務轉型。人保壽險2014年以來的轉型也是圍繞回歸保險本源的一次深刻變革。 注重價值 。 保險業發展有很多價值指標,包括新業務價值、內涵價值、評估價值,股東價值、客戶價值和員工價值,歸結為一點就是公司要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根本標準就是公司要能夠持續健康發展。人保壽險提出“穩增長、重價值、強基礎”轉型發展戰略,順應了保險行業價值轉型的大趨勢。 防范風險。 2012年啟動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建設,明確以風險為導向。2014年新“國十條”強調“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防范化解保險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范化解風險成為保險業改革發展的一個鮮明主題。 自2014年啟動轉型發展戰略,人保壽險三年多的轉型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公司實現新單期交保費203億元,是2014年的6.44倍;實現續期保費249.65億元,是2014年的6.22倍;穆迪和惠譽分別給予公司財務實力“A2”和“A+”的評級,在中資險企中領先。 第四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邁進 2018年,人保集團明確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3411工程”,提出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集團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人保壽險正在按照集團“轉方式、優結構、換動能”要求,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在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服務,推進“大個險”戰略、數字化戰略等方面,人保壽險已經制定很多具體舉措,持續推進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踏上新的征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為中國保險業改革開放創造更為有利的發展條件,人保壽險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必將取得新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