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經濟和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型的出行方式,解決了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痛點,對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構建綠色出行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起,多家共享單車品牌陸續進入青山湖區,早期的粗放式投放讓該地區的共享單車經歷了“野蠻生長”的發展階段,在滿足市民出行需求,改變城市出行結構的同時,也暴露了一系列問題,單車數量過剩、亂停亂放明顯,城市的交通秩序和形象受到了影響。對此,青山湖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通過總量控制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解決管理難題,助推共享單車的精細化管理,積極履行好相關職責,加強監管與服務,與企業、市民共同努力,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好事變“難事”?亂象叢生引發管理困難 共享單車為市民“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同國內其他多個地方一樣,青山湖區也曾出現車輛無序停放、企業主體責任難落實、大量管理責任轉嫁給政府、騎行者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問題。 2017年起,大量共享單車涌入青山湖區并迅速發展,對青山湖區的道路有序管理和發展卻帶來了諸多問題。據統計,青山湖區最高峰時候單車總量達到20萬輛,人行道、公交站、地鐵口、綠化帶、小區內外、學校商鋪門口等停滿了共享單車,這嚴重超出了該區域的承載力,大量的共享單車投放在大街小巷,占用著本就緊張的城市道路資源,另一方面,共享單車破壞現象嚴重,大量“僵尸車”、故障車等長期得不到清理,堆積如山,企業管理缺位,這不僅影響了市民出行、市容環境和交通秩序,還占用擠壓了城市公共空間,損害了整個城市的形象。 市民陳先生經常路過北京路,據他回憶,最夸張的時候,整條馬路的人行道上都是各種顏色的單車,行人走路都沒地方走?!氨緛砦沂亲约候T車從家過來的,后來發現我自己的車實在沒地方停,有幾次好不容易找到個位置,等我買完東西出來發現我的車東倒西歪在路上,特別對于年紀大的人來說,亂停放的單車嚴重影響了行人的出行,當時我們就想,這么多車怎么沒人管管呢?” 面對市民的心聲和有效治理共享單車的決心,青山湖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他們多措并舉引導共享單車企業規范經營、合理發展,不斷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包括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及時約談提醒、推動嚴管重罰常態化,加大執法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共享單車亂象并未明顯改善,單車企業暴露的問題卻越來越多:有些企業無節制地違規在市場上投放車輛,管理卻跟不上;有些企業經營不善,將單車扔在街頭成了城市公害;有些企業對于被暫扣的單車不聞不問,任其變成一堆垃圾。最多的時候,每天要出動上百人次的城管工作人員,整理疏導那些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斑@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處理,不但耗費了大量精力,還浪費了大量公共資源,如何管到位,管得好,是政府和企業共同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我們通過多項措施強調各共享單車企業應自覺承擔亂停亂放、回收管理等主體責任,形成共治共管的氛圍?!?/p> 主管部門下“猛藥”?總量控制+政企合作?為共享單車治理開“良方” 青山湖區區域面積127.6平方千米,常駐人口近70萬人,適宜共享單車投放的核心區域僅約20平方千米,可供共享單車運營的道路分別為東西向21條、南北向21條,總長度101公里。經測算評估,區域內共享單車類產品健康承載量約2萬輛左右。為此,實行總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共享單車企業改善服務水平、加速市場優勝劣汰進程、改善城市及區域因共享單車數量過多而帶來的各種問題,促使共享單車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拼單車數量升級為比服務質量。2018年至今,青山湖區執法大隊共清理了10萬余輛共享單車,對轄區共享單車總量進行了控制,促使各企業減少了投放量,使得現有車輛使用率得到極大提高,也減少了“僵尸車”、故障車的存在,還降低了企業運維成本,為轄區共享單車運營秩序開創了新局面。 根據南昌市委書記吳曉軍在“彰顯省會擔當、唱響‘南昌品牌’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及創建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青山湖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下“猛藥”,對轄區共享單車管理提出多項創新的管理措施:嚴格進行總量控制,青山湖區內共享單車不得超過2萬輛;為方便市民用車,各企業投放須均勻分布,每個點位單車不得超過總量的千分之五,每公里不得超過總量的百分之二等精細化管理要求,以滿足市民的多樣化出行需求;打造北京路“路長制”示范路,按照南昌市城管局對共享單車實行“路長制”管理工作要求,以“打造亮點,提升品質”為出發點,及“一道一路”建設,打造示范路,引導運營企業規范、合理、有序投放,共同維護共享單車發展的有效成果。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表示,共享單車行業目前相對平穩的發展局面,既是相關企業在“野蠻生長”后的反思與自律,更得益于監管部門在看清利與弊之后,站在公眾利益和長遠角度而進行的規范,特別是部分投放過量的城市果斷采取“限投”政策功不可沒。共享單車行業要想健康發展、更好為公眾服務,就絕不能走回頭路。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青山湖區,可以看到,地鐵口周邊一半以上停放著市民個人的非機動車,另一半停放共享單車,井然有序;綠化帶內、小區門口、臨街商鋪門口等地共享單車亂象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經過總量控制、政企業合作等一系列規范管理和創新整治工作,道路上的共享單車停放秩序得到了較大改觀,車輛規模得到了有效管控,無牌無照車輛得到了有力清理,專項聯合整治長效機制已初步形成并運轉有效。采訪中,有市民表示,現在走在青山湖區,道路有序,環境優美,自己的車也有地方停了,特別感謝這里的主管部門的有效管理,希望繼續保持管理力度,讓優質服務的企業更多為市民提供出行服務,滿足大多數市民的健康低碳出行需求。 共享單車行業早已進入比拼綜合實力的2.0時代,推動共享單車共建共治,需要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在城市公共管理的各項職能之間進行綜合考慮,通過精準科學的管理模式,量化的考核機制,將模糊的界限清晰化,形成良好的循環。同時,政府和企業需要對用戶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約束,制定相應的用車規則和信用體系,使用戶養成良好的用車習慣,共建良好的行業秩序。 |